12、哥儿只是个传说(上)
作者:天下乞男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216

时光如箭,转眼间就已经到了这年(1361)的八月,元将察罕帖木儿(又名李察罕)那边既已攻占了大宋政权的都城汴梁,朱老大为慎重起见,不得不先行派出使节到他那里通好。

这就是当年范雎呈献秦昭王的法子――远交近攻!即结交远方的国家(或势力),而进攻邻近的国家。军事上是指为分化瓦解敌人方面的联盟,而采取暂时结交远处相隔难于获利的敌人,直接进攻近处相邻易于攻取的敌人,这其实是一种各个击破的谋略。

这察罕帖木儿、孛罗帖木儿、李思齐等人,就跟后来靠*太平天国而起家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是一样的,所不同是对朝廷的忠诚程度。察罕帖木儿及王保保的事情,我们下章还会专门讲到。

当时察罕帖木儿正用兵山东,他已经成功地招降了田丰等部,其势力颇盛。朱老大是想借机试探一下他的态度如何,他已然发觉:这个李察罕有军阀本性,有私心,正可利用。

朱老大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当西线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时,北线再出现大漏洞,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他得为自己留出一条后路,以作为缓兵之计。

先是,那个投降过来的于光率军攻打乐平州(在江西东北一带)得手;接着东线又传来消息说,胡大海部将张英恃勇轻进至绍兴城下,因遭遇伏兵而被杀,胡大海围城甚久,不利而还。

这些目前都是无碍大局的小事,胜利不须骄傲,失败也不值得气馁。朱老大正在加紧筹备以水师亲征陈友谅的大事。

前段时间,当那个李明道被朱文忠送交至应天后,朱老大于是便跟他了解情况。李明道具实以告:“陈伪主自从篡弑(徐皇帝)以来,将士皆离心,且政令不一,擅权者多,骁勇之将如赵普胜者,又忌而杀之,虽有众,不足用也!”

也就是说,哥儿其实只是个传说而已,根本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大、那么可怕!

有时候,最好的防守就是主动进攻。就在出师之前,朱老大还抓住了陈皇帝的软肋,就此告谕诸将道:“陈友谅贼杀徐寿辉,僭称大号,此乃天理人情所不容!偏他又不度德量力,肆骋凶暴侵咱太平、犯咱应天,既自取祸败,不知悔悟。如今他部又以兵攻陷安庆,观其所为,不灭不已!你等当各厉士卒以从。”

这也等于是向诸将下达了动员令,朱老大这边话音刚落,只听徐同志附和道:“师直为壮,今我直而彼曲,焉有不克?!”

也就是说道义在咱们这边,“理”之所在,将无往而不胜!

徐同志表达的是人事,不知道老天对于此次出兵是啥意见――不要指责古人迷信,性命就悬在裤腰带上,叫谁心里能塌实啊?!

刘半仙儿的于是从容出场,他对朱老大言语道:“昨观天象,金星在前,火星在后,此师胜之兆。愿主公顺天应人,早行吊伐!”

“用权术,假于神,以行其令”是古人的常用伎俩,就像诸葛亮借东风似的,故弄玄虚而已。

既然上昭天心、下应人事,那大家还能再说什么呢?领命就是了。

只是老刘虽然被人目为“半仙儿”,可是他却没能预料到另一件大事的发生:就在这个出兵的节骨眼上,刘基的妈刘老夫人去了!

古人是重孝道的,所以老刘的第一个请求当然是归里营葬。但朱老大这边可着实是离不了他,为了显得正式,他便亲撰书信诚挚慰留刘先生。

信是这样写的――今日闻知老先生尊堂辞世去矣。寿八十余岁,人生在世,能有几个如此?先生闻知,莫不思归否?先生既来助我,事业未成,若果思归,必当宜宽。于礼我正当不合解先生休去,为何?此一小城中,我掌纲常,正直教人忠孝,却不当当先生归去。昔日徐庶助刘先主,母被曹操将去,庶云:“方寸乱矣,乞放我归。”先主容去,使致子母团圆。然此先生之母若生而他处,以徐庶论之,必当以徐庶之去。今日老母任逍遥之路,踏更生之境,有何不可?先生当以宽容加餐,以养怀才抱道之体,助我成功。那时必当遣官与先生一同回乡里荐母之劬劳,岂不美哉?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也算给足了老刘面子,毕竟国事重于家事,老刘又是个深明大义的人,他只好服从组织的安排。

直至这次西征归来,朱老大才准了他一年的“丁忧”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