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好衣服,我跟着周瑜去了孙权的大帐。
“周文见过吴侯。”看到孙权,我毕恭毕敬地说道,实是想提醒孙权不要忘了我的身份。
“子清,李术是曹操的人,此次攻打李术,李术必向曹操求救。孤欲修书一封与曹操,使其不救李术。这封信就由你来替孤写,如何?”孙权看了我一眼,开门见山地说道。
“我来写?”我闻言一愣――孙权怎么会忽然叫我干这事?他的书信不是有张昭那帮文臣代笔的嘛……“回禀吴侯,此封书信关系重大,周文经验尚浅,恐怕措辞不当,误了主公的大事……”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推掉……
“刚刚听公瑾讲,向李术出兵本就是子清献的计,子清又何必推辞?”说话的是程普。
我再次一愣,周瑜把这事也跟大家讲了?――他又何必让我这么招人注目呢……我不由得转过头去看了周瑜一眼。周瑜没有说话。
“子清,公瑾想把你调到身边做参军,但如你自己所言,你经验不足,恐怕难以服众。献计之事,又只是公瑾一人之言;虽说举贤不避亲[1],但也要让诸位心服口服。孤给你这个表现的机会,怎么,你不敢么?”孙权说道。
原来周瑜一直在想怎么把我调回他的身边。我心里一动,再次回过头去看看周瑜,只见周瑜向我轻一点头。
“好,我试试看吧。”既然周瑜都这么努力地在想办法了,我好歹也要配合一下――更何况我也想跟在周瑜身旁呢。不就写封信嘛――我在家无聊的时候天天看《战国策》《左传》之类的书,还不信手拈来――我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请。”程普听我这么一说,立马示意我在一旁的案几前坐下。
拿起笔,我对着竹简足足想了五分钟,仍是一个字没写。
“你到底会写吗?”程普不屑地说道。
“让他慢慢想。”孙权一挥手,然后拿起一本书,自顾自地看起来。程普也知趣地闭了嘴,走到一边去。
又想了五分钟,我终于开始下笔了――几乎是一气呵成的。搁笔的一霎,自己也长舒了一口气。
“写好了?”孙权听见我搁笔的声音。
“嗯。”我说着欲起身呈给孙权看。
“念给诸位听听。”孙权似乎根本没打算要先看。
“哦……”就这么当众念出来啊――我忽地有点不自信了。看看周瑜,周瑜对我一眨眼,示意我但念无妨。
于是我硬着头皮粗声粗气地开始念:“严刺史昔为公所用,又是州举将,而李术凶恶,轻犯汉制,残害州司,肆其无道,宜速诛灭,以惩丑类。今欲讨之,进为国朝扫除鲸鲵,退为举将报塞怨仇,此天下达义,夙夜所甘心。术必惧诛,复诡说求救。明公所居,阿衡之任,海内所瞻,原敕执事,勿复听受。[2]”
“好文,好文啊!”我刚一念完,便听见有人赞道。抬眼望去,是张昭。程普不悦地看了张昭一眼。
“看来子清还真是藏而不露啊”,孙权说着笑看了我一眼,却不知为何让我觉得有点冷……那句“藏而不露”,让我觉得孙权是在暗示我是女扮男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心虚才有这种感觉……
“那么,诸位对提拔子清做公瑾的参军还有异议吗?”孙权又说道。其他人都没吭声。
“那就这么定了。子清,既然你已是参军,落月我就还你了。待会我让人去马厩把落月领过来。”
哈,跟在周瑜身边就是好,可以骑马了!我暗喜。感激地看看孙权,孙权却把目光移到了别处。
夜里,周瑜作为副督自然是有自己单独的帐篷睡;而为了不让他人起疑,我只能和周瑜身边的其他几个将领睡在旁边的一个帐篷里。虽是和衣而睡,我还是很没安全感,一晚上都在半睡半醒之中……
第四天,队伍终于行进到了曲阿。孙权下令,休整一天,原地练兵,然后分批沿江而上,前往庐江。程普和周瑜任前部大督和副督,自然是要第一批前行的。
休整这日,周瑜在营地督促自己的先头队伍练兵,而孙权等人则在各处巡视。我骑着马无聊地在营地四周晃悠,一边偷偷欣赏着周瑜练兵时的英姿。不一会儿,忽见孙权一个人到周瑜这边来了。
“公瑾,有何急事?”孙权急匆匆地问道。
“急事?没有啊……”周瑜一脸困惑地看着孙权。
“你刚刚不是差你的部下来告诉我,说你这边有急事,一定要我亲自过来一趟吗?”孙权也疑惑的说。
“我没有差过人啊……是谁送的口信?”周瑜问道。
此时我离孙权和周瑜大概三十多米,隐约听得他们的对话,正在莫名其妙中,忽地一回头,看见不远处稀疏的丛林间,一黑衣人正拉弓对准孙权和周瑜之处。
“啊――”我一下子惊呼起来,却又说不出话。
但这惊呼已经让周瑜和孙权同时看向了我这边。
“主公小心――”周瑜的反应是灵敏的,他已经一眼看见了这边的危险,一个转身,挡在了孙权的前面。不――周瑜有危险!我看见周瑜的举动,心里一紧,也不知哪里来的胆量,策马向那黑衣人奔去。
“不要――”我喊了出来。但已经来不及了,几乎就在同时,我似乎听见了箭离弦的声音,而后,一阵钻心的刺痛,我从马上摔了下来……
“小乔――”就在我摔下来的一瞬,我听见了身后周瑜的呼喊。
“有刺客――”“保护主公――”马蹄声过后,身后又传来了更加混乱的声音,似乎已经乱作一团……
我怎么又从马背上摔下来了?我跟马果然是有仇的……然而,也许是草地的缘故,摔下马背的疼痛跟胸前的刺痛比起来根本算不上什么――我……竟然中箭了吗?……
我看到了血――是我的血……一阵眩晕,我闭上了眼睛……我真想直接晕过去什么都不知道的好,至少这样可以感觉不到痛苦……但胸口传来的疼痛却让我的意识相当的清楚。
-----------------------------------
[1]语出《左传》:“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2]本段摘自《三国志?吴书二》裴注引《江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