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中原龙庭走出(1)
作者:黄武陂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050

公元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后的第六天。

杜京生终于接到正式通知,就要去全国总局所属的企业任职报到了。

中原省龙庭实业公司老总杜京生,今年四十四岁,处级干部,党校研究生学历,中等个头,皮肤黝黑、耳大、眼亮,给人的外表沉稳、干练、坚毅。杜京生原毕业于省局所属的一所中专学校,学的是会计专业,但一天会计也没当过,他赶上的机会不错,刚好省局缺人,经学校推荐,他很简单顺当的就进了省局工。

去年这时候,这家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省局,一批提拔了三名副厅级干部,曾在省城轰动一时。这个局好几年没出副厅级干部了,把好几位素质很好的后备干部都压老了。省局一把手局长申长勇从省委机关调整到省局任局长后不久,就主动找省委要求从内部产生副厅级干部,打破了这几年的沉寂。都说还是申长勇有能耐,和省委副书记是大学同学,说话办事都很方便,现在省局的形象也大为改观。

杜京生本来是多年培养的后备干部,但这次机会却没能抓住,心里很窝火的。凭资格、能力和工作业绩,谁能服气呢!可是当今社会,想混个一官半职,哪有那么多不服气的,人都差不多,横竖一个鼻子两只眼,要说提拔,还有成千上万排着长队,大有千帆待发蔚为壮观之势。

中国优秀的人非常之多,做官的人力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仅在一个省的范围内衡量,具备当省长能力条件的人或许不少于几百人,而省长的位置只有一个,十年之内能出几个?厅、处级的位置就多多了,可后备的人选也是几何式成倍增长,所以才有了激烈的竞争,甚至是一种悲壮和残忍,所以才有了官位的显赫和巨大的代价与收获。总之,仕途升迁,不管是从什么道上闯出来的,没有天上掉馅饼的,都是来之不易。

在中国,无论做官或是办事,行政也好,企业也好,一把手的意见很关键。杜京生和省局一把手局长申长勇的关系并不差,担任处级干部的时间也不短了。

问题却出在杜京生和前任局长关系很密切,公开的就是老乡关系,正处级就是这位前局长在任时提拔的。正所谓前福则为后祸,原局长调走后,杜京生马上遭遇了上下左右劈头盖脑的打压挤兑。杜京生实在不愿意在机关了再呆下去了,放弃了在省局机关有职有权又舒适的岗位,调到省局下属企业中原省龙庭贸贸易中心任老总。他下决心要换个活法,这一年还不到三十九周岁。杜京生下公司拼命干上五年,业绩真得很不错,为省局贡献不少,争了光。申长勇局长通过近几年的观察考核,得出一个结论,杜京生此人还是很能干的,缺点不大也不明显,过去有人对他的一些说词更多的是门户之见,派系之争。申长勇开始改变了对杜京生的看法,由怀疑到鼓励,由观察到欣赏,关系日渐亲热起来。

而在去年关键的副厅级干部推荐考察中,杜京生的票数仅比省局政研室主任张若飞少了一票,位屈第四而被淘汰出局。时间、机会、位置、竞争,给杜京生的政治前途又留下了未知数。

申长勇是理解杜京生的,很是安慰了杜京生一番,还把本省书法家协会主席的一副行隶作品赠送给他,正如书法作品的内容一样,希望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杜京生很感激的,把这幅书法作品挂在家中,天天欣赏。据杜京生说,这幅书法作品去年值5000元,现在就增值大了,少说也要3万元,因为本省的书法家协会主席不久前荣任全国书协主席,其作品非常抢手,想索要一幅已非常难得了。

杜京生今年的运气不一般,没想到属龙的人在鼠年赶上了好运气。

二月份,杜京生公司经营的会馆被评为“中国2008年十大魅力会馆”,接着好消息又接踵而来了。

申长勇局长在北京给杜京生打来电话,说是自己在全国总局得到消息后,没征求意见就当家作主给杜京生报了名,全国总局所属的企业公开招聘老总,按照级别应该是厅级,这个机会不能错过。

杜京生得到消息后感到非常突然,又非常惊喜,对申长勇表达了感激之情。他痛下决心,认真准备,过关斩将,终于面试成功被定为老总,并受到了总局局长的接见。

作者题外话:谢谢阅读评论推荐!您的鼓励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