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背离和向往(2)
作者:黄武陂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674

丁耀充是总局的老人员了,他的经历既很平坦,又很曲折,总局党组成员、副部级待遇,想恢复总局副局长还不知结果如何。杜京生和总局的联系,现在最接近的是丁耀充,也通过丁耀充转告得知达世举见到杜京生几面后,对他的印象很不错,在总局和到庐山见面时都喊“京生”了。杜京生非常明白,真正的政治靠山是达世举,丁耀充要成为自己的好朋友,好上司,可以给自己穿针引线。

丁耀充在开业前再一次上了庐山,看到装修、绿化进展迅速,很是高兴,和杜京生说:“老杜啊,你确实有办法,我很佩服你,让我也做不了这么好这么快!”杜京生听了,眉开眼笑,很是感动,他觉得和丁局长搞好关系非常重要,有他这样的夸奖很受用,丁局长不知道自己着了多少急,受了多少累,真是不容易。

连总局的庄重也夸奖道,老杜!我真没想到,你干得这么好,很有眼光,很有办法,别墅的装修和配置都很高档,我算服了你了!

下雪了,夜里静悄悄的就下了,推开窗子才发现地下已经白透了。

写了一点东西,乱七八糟的不成体统,也有十余万字了,算是一种爱好和兴趣。

回到房间已零点二十多了。

这是年来庐山第一次见到下雪,寒流真的来了。

今天早晨起的算早一点,连餐厅的服务员都感到吃惊,我说下雪了,想起来看雪。

老总也刚起来。吃饭时老总说,昨晚把一本书看完了,是《挂职锻炼》。他讲过要看一本书,每晚临睡前都要看一段,坚持看完了,还说真的,写得不错。

一早就和深圳那边的一家公司经理联系了,他说可以来庐山帮助我们配置电话。

和妻子通了话,家里没下雪,天比较冷。

胡炳华很聪明,昨天晚上吃过饭就下山侯火车了,现在已经到北京了,躲过了这场大雪,他不愿在这里挨冻,回到北京总局去,在办公室里暖哄哄的多舒服。他心里有事,怕庄重回去做什么动作给他带来变故,他不想引起麻烦,要过个安顿年。事情难办,在哪里?就是两个人不团结,不配合,很简单的事情却复杂了起来,把工程时间拖了又拖。现在做事情难,问题就在这里。

丁耀充局长今天晚上到南昌。杜京生和江槐英没吃午饭就出发了,去南昌接丁局长。

丁局长是11月29日离开庐山的,不到两月,这里的情况有了比较大的变化,江槐英说也就是这两个月变化大。我是11月2日到的,工作很辛苦,没有休息过,晚上也在商量工作,眼看头发白了不少,老总也是同样。

我来任职,丁局长是知道的,老总说和丁局长介绍过我。老总一直是鼓劲鼓气,有一种精神斗志,从不说一句泄气的话。

我刚来的两三天,他好像看我有点犹豫,很担心我坚持不住,但我讲的话没有食言,我是有备而来的。他说我能来,是过去家乡的局长赞同的,我听了心里很不以为然。当然,他也说了很多实话,比如他下一步的设想,他个人的奋斗目标。

杜京生说,刚来时老大姐江槐英对他有一定帮助,但现在对她又有一些看法。江槐英的老伴银行退休后返聘上班,来饭店看过,对基建提了不少意见,负责施工的人听了心里不高兴。江槐英对老黎也有看法,那天杜京生临去北京在她家里喝酒,她老伴说的就更露骨了,说他最看不起的就是黎剑纯,这人很差劲,带着一帮小子在山上吃喝嫖赌什么事都干过!而老总感到黎剑纯的素质还是不错的,老中专毕业,有一定文化,可以办一些事情。我有同感,现在没人,没办法,老总把很多事情交给我办,的确是信任,可是也会引起他们的看法,毕竟需要人啊,年前只好这样了。

老总说丁局长约了汪东阳一块来山上,汪副总是我来后的第二天就走的,当个副总,究竟在干些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总局的领导可能知道一点,但是一把手未必就了解这么清楚。

老总问我,丁局长约汪副总一起上山,你看是什么意思呢?前天老总还说要我先和汪联系,告诉他于丁局长要来了,最后还是老总自己要的。我没好说,我觉得做这些事不合适的,自己要有定位。老总是很有点子的,可是也很为难,我完全可以理解,比我刚来的两三天要深刻多了。丁局长还是很讲方法的,他管的事情,总想管好吧,他考核的人呢,没必要去得罪谁呀。虽然官大,但为人处世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对老总说,我掌握的信息太少,背景不清楚,所以判断就难准确了,但有一点我是敢肯定的,汪和丁局长是有联系的,汪快两月不在山上了,丁局长也是知道的。谁在干,谁没干,有总局的两个中层领导在这里,会把消息传到总局去的。假若大老板知道了,那就不好了。

杜京生的内心是很生气的,我们交谈了那么多,我心里非常明白也非常理解,前一段就说了不少,但现在调整得好多了,杜京生不再讲汪东阳的不是,反正他人不在,也就少了干扰和麻烦。汪东阳的目的是想当老总的,不然也就不报名应聘了,现在是脚踏两只船,又想待遇,又想发财,家里的职位还在。据说他在北京的资产就不少。文纯飞回去一月后还来了一次,蹲了一周就走了,要参加博士生的学习。老总说,文比汪要好,就是不能摸钱。这次丁局长来,不知通知他没有。鲁德从这些状况里觉得,这种局面很不好说,不像个大企业的样子,班子这个结构,还是公选的呢,今后靠谁来支撑呢?还没开业,新机制还没建立,国企的毛病仍然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