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李叔
作者:黄武陂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618

怀念李叔(旧作)

父亲是个爱朋爱友的人。

在父亲的朋友圈中有一个人,我终生也不会忘记,他就是我十分敬重的李文玉叔叔。

李叔比我爸大两岁,从小一块长大,既是同学又是邻居。

李叔长的浓眉大眼,高大魁梧,我祖父就很喜欢他。他的小名叫“进财”,每到大年三十李叔都要给我祖父辞岁,我祖父非常高兴,因为他的名字最吉祥了。

要说我们一家的很多事情,是和李叔分不开的。

李叔比我爸多上了一年初中,解放后较早一批参加了银行工作。是他的介绍我爸才到了银行部门工作的,他们都在家乡县汪棚营业所呆过。但想不到,他们差点为一件小事挨了批判。当时供销社有个叫陈友良的主任和他们玩的不错,所以他们见面便简称“大陈”、“黄弟 ”、“文弟 ”。但有人告发他们搞封建组织活动,以“大臣”、“皇帝”、“文帝”相称,是有野心的。后来也没查到什么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行,但仍然给他们一个警告处分。

父亲讲过,那年乡里本来有意选他当团委书记的,就是因此事而告吹了。父亲这一生与仕途无缘就是从此开始的。正是有了这次打击,父亲的性情和处世就很谨慎了。家庭出身不好,大哥做过保长,入党的事尽管申请写了几十次,也仍然得不到解决,一九五七年鸣放划右派还险些遭泱,好在父亲没敢多说什么,先戴了个“资产阶级”的帽子,很快就给摘下了。

后来的人们大都把“*”看作一场劫难,其实悲剧从一九五七年就开始发生了。

我们的体制和传统决定了我们的国家必定要走弯路,人民要经受痛苦,足足影响了两代人,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李叔的文笔很好,业务也很熟。他在一九*年选拔到地区中心支行工作。

我从小就很崇拜李叔,知道李叔很有才华很有本事,在我心目中他的形象气度就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比现在的一些大人物还要高大。李叔的出身还好,以前没受过太大的打击,但他是一个“保皇派”,和行长的关系不错,在*中还是受到了牵连,被迫下放劳动,又回到老家插队落户。

是父亲帮助李叔安排了插队劳动的地方和住处,他们又能经常谈心交流,相互鼓励,共同度过了三年非常的岁月。

李叔重新工作后,他执意要求不再回银行工作,选择了物资系统。

一九七五年李叔当上了公司业务科的科长。这本来是个迟到的消息,父亲听到后也非常高兴,专门告诉我说,你李叔提拔了!我在一九七六年下放的那年,为副业队买废钢铁第一次来信阳找到李叔帮忙。当时李叔的工作很忙,精神状态很好,人到中年,事业刚刚开始。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担任了地区金属公司的经理、支部书记,一直干到退休,退休后还帮助地委的某个经济实体管理过两年业务。可惜的是,李叔老了才开始和政界人物有些接触。

我和李叔一直保持着联系,至到今年八月一场罕见的暴雨来临之际,李叔因脑溢血突然去世,近十余年来我和李叔的接触比较多。

李叔是个正直正统的**人,他大度坦诚,工作认真负责,对我的教育和影响非常之大。我二三十岁时是把他当着一面镜子看待的。他对我的进步也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至到他退休后还鼓励我要好好工作,为社会为人民多做一点实事。

父亲对李叔是很尊重的,对他的评价是很高的。可是,父亲在十年前也说过这样的话,你李叔就是太正统,爱讲大道理,能说会写,业务又熟,作风正派,和人的关系都是正常交往,不爱拉拉扯扯,不爱吃吃喝喝,所以有人找不到他什么缺点就说他傲气,他很容易遭人嫉妒排挤,他在银行就是被排挤走的,要不然也是个处级干部了。父亲看问题倒有自己的见解,但我那时候对父亲的话感受还不是太深。

李叔就这样突然走了。

他的一生既有欣慰,又有遗憾,他是带着几多感慨走的。

他在前些年就和我说过,为什么现在下岗职工这么多,怎么这么困难啊!他的几个孩子都在物质系统工作,基本上都下岗了,他和老伴退休后的工资也非常低,加在一块也只有一千来元,还要贴补孩子们一点,如果在银行系统的话,情况可能就好多了。我母亲就和我说过,和你李叔比,你爸老了的状况还算不错啊,工资、医疗都有保障,孩子们的工作和收入都还过得去,这就是福啊!

李叔爱和我谈论时事,他非常关心时局,对现今的*现象恨之入骨,他认为现阶段是建国以来最*的时期,太不像话了!作为**是没有任何理由容忍它的,像这样继续下去迟早要出大事的。李叔本来是准备天凉快时再做白内障手术的,想不到他竟走的这样匆忙。李叔的大女儿李萍姐说,你是我爸的得意门生。此话不假,我的确有很多方面走了李叔的路子。我和李叔的儿女们一道,在李叔位于贤山脚下的墓地前跪拜,寄托我们的哀思。

斯人去已矣,我辈当自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虽无一报答李叔的教诲,但我永志不忘无怨无悔:一辈子要做个好人,做个有骨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