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作者:博鳌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639

淫雨霏霏,英子和舟麟反而兴致勃勃的读第十一节:灰鸽不愿意让小龙女悲伤难过,就转移话题说:不论是何种动物,他的成长在于他大脑知识的储存、应用和开发。我们可否参观你们的教育系统。小龙女欣然同意。小龙女请他们骑学童自动导航自行车,他们天真烂漫的来到了龙宫学院。

灰鸽走进龙时代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校区布置电子智能导游图。他先按了一下科举学院。有小姐机器人过来,带他们来到一个门口。他们进门往里走,出来一个门童:“请问先生尊姓大名?”

小龙女悄悄对他俩说:“一个报号吴敬梓,一个要说是范进。”小罗说:我是吴敬梓。门童兴奋的说:“是您生动地刻画了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科举制度的殉道者典型形象。”灰鸽说:“是他刻画了我范进。我将自己20到54岁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一旦中举,35年的折磨摧残,35年的忍辱偷生,35年的辛酸,都在“疯”中爆发出来了。”

小罗说:“我1701年生人,字敏轩,清代安徽全椒人,出身于仕宦名门,小时候受到良好教育,对文学创作表现出特别的天赋,及至成年,因为随父亲到各处做官而有机会获得包括官场内幕的大量见识。在22岁时,父亲去逝,家族内部因为财产和权力而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灰鸽说:“你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不过,确立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地位的,是你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这部小说大约用了你近20年时间,直到49岁时才完成。”灰鸽停顿一下接着说:“《儒林外史》全书56章,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全书的中心内容,就是抨击僵化的考试制度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吴敬梓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的成功塑造,以及对吃人的科举、礼教和**事态的生动描绘,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家之一。《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现在,《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

灰鸽他们说着话被门童拉进了仿生学堂,灰鸽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寻人买。来了个邻居道:“范相公,快些回去!恭喜你中了举人,报喜人挤了一屋里。”灰鸽道是哄他,只装不听见,低着头往前走。邻居见他不理,走上来,就要夺他手里的鸡。灰鸽道:“你夺我的鸡怎的?你又不买。”邻居道:“你中了举了,叫你家去打发报子哩。”灰鸽道:“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要卖这鸡去救命,为甚么拿这话来混我?我又不同你顽,你自回去罢,莫误了我卖鸡。”邻居见他不信,劈手把鸡夺了,掼在地下,一把拉了回来。报录人见了道:“好了,新贵人回来了。”正要拥着他说话,灰鸽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灰鸽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小龙女对小罗说:“你现在就是胡屠户,赶快把灰鸽给正到过来,否则他就永远是范进,我们的远大理想就算没戏了。”小罗点头称是:“心想,灰鸽一直当领队,最后都他拍板,我这会打他,他还不知道,就是知道了,还得感谢我,我太解恨了。”小龙女猜出小罗的心思,心想:人类的心态真是歹毒,象小罗似的中国人一定很多。

这时一个人飞奔去迎,走到半路,遇着小罗,他大叫小罗来;后面跟著一个烧汤的二汉,提著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正来贺喜。进门见了老太太,老太太哭著告诉了一番;小罗诧异道:“难道这等没福!”外边人一片声:“请老爹说话。”小罗把肉和钱交与女儿,走了出来,众人如此这般,同他商议。小罗作难道:“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听得斋公们说:‘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捉去打一百铁棍,发在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我不敢做这样的事。”邻居内有个尖酸人说道:“罢了!老爹!你每日杀猪的营生,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阎王也不知叫判官在簿子上记了你几千条铁棍,就是添上这一百棍,又打什么要紧?只恐把铁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帐上来!或者你救好了女婿的病,也可叙功,从地狱里把你提上第十七层来,也不可知!”

报录的人道:“不要只管讲笑话。老爹这个事必须这般样,你没法子权变一权变?”小罗还是不敢,拗着众人,小罗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把方才想的激发了出来,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走上集去,众邻居五六个都跟着走。老太太赶出来叫道:“罗壮士,你只可吓他一吓,却不要把他打伤了!”众邻居道:“这个自然,何消吩咐?”说着,一直去了。

来到集上,见灰鸽正在一个庙门口站著,散著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兀自拍著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小罗凶神般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过去,众人和邻居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不想小罗虽然大著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毕竟灰鸽是探险队队长,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第二下。灰鸽因这一个嘴巴,却也打晕了,昏倒于地,众邻居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

弄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众人扶起,借庙门口一个外科郎中姚驼子的板凳上坐着,小罗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著,再也弯不过来;自己心里懊恼道:“灰鸽果然是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想一想,更疼得狠了,连忙问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灰鸽看了众人,说道:“我怎么坐在这里?”又道:“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小龙女笑着对灰鸽说:“你叫灰鸽,不是小说中的范进。”

灰鸽翻了翻眼睛,回过神来说:“我认为:它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它可与意大利薄加丘、西班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相抗衡。然而这是一部讽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

小罗见灰鸽好了,也不敢与他争辩,赶紧拉起他进了另一间高考的教室。灰鸽一见要考试,吓得一哆嗦。小罗对灰鸽说:“你不用害怕了。到了1905年9月2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等奏请立停科举,推广学堂。风雨飘摇中欲图振拔的清政府诏准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宣告了有着一千三百余年历史的科举考试制度的结束。1952年6月1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全国高等学校暑期招收新生的规定,首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至此,废除科举制度后一直施行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彻底宣告结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废除高考,高校停止招生。1971年高等学校逐步举办试办班,恢复招生。招收的新生初中毕业即可,但须经过两年以上劳动锻炼。废除招生考试,改为“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工农兵大学生”就是该非常时期的产物。著名的“白卷英雄”张生就是一位明星式的“工农兵大学生”。灰鸽,你这个范进彻底解放了。”

小龙女暗想:人类大都是重复过去的故事,不信,走着瞧。

灰鸽说:“可是,1976年10月,“文革”结束。1977年8月,复出不久的邓小平在一次有四十多位教育界著名人士及官员参加的“神仙会”上决定:立即恢复高考。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正式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的制度。这是结束“十年浩劫”后,在中国老百姓中引起巨大反响的第一件事。也就是1977年,新中国教育史上出现一个奇观:为尽速弥补“文革”给高等教育带来的耽搁和损害,决定在当年冬季就进行大学招生。于是,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几个月时间内,神州大地就有了世界上有史以来声势最浩大的一次考试,参加考试的总人数达一千一百六十余万之多。中国人的大学梦在此次的高考中获得了最彻底而淋漓尽致的展现。而在上世纪整个80年代,大学生被名副其实地称为“天之骄子”,身上布满了神秘而神圣的光辉。与“天之骄子”不无联系的另一个词是“黑色7月”。自1979年到2003年7月是中国高考的月份。不知具体从哪一年开始的,高考变得越来越充满歇斯底里的气息。千万学子的十二年寒窗,就是为了7月7、8、9三日的“决战”。十多年过去了,1999年对于许多考生和家长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该年,全国高校招生数在1998年208万的基础上激增加了22万人。以至目前,扩招正如滚雪球一般愈演愈烈。而现在大学生的境况如同农舍里普通的家鸡。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就成了被遗弃山林的野鸡。他赶紧退出了教室。”

小罗在灰鸽旁边??嗦嗦的说:“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小的时候,大学毕业是分配的,到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而这个时代的我们拥有彩电,拥有mP3,拥有手机,赶上了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拥有正在NBA拼搏的姚明,拥有跨栏飞人刘翔,有唱歌的周杰伦。这个时代对于大学生是怎么的一个时代:是好?还是坏?为什么要读大学?读大学,要读什么?毕业后,又能做什么?我们还是到高智商能实用和赚钱的教室吧!”

这真是:“相同的岁月,不同的人和事。往事如烟,岁月塑造着每一个人,然而,不同环境产生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