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麟在飞船里通过宇宙望远镜回首一望,见长江蜿蜒如飘飘玉带,不禁感慨的朗诵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郦道元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英子说:“在现代地质学上,一般认为地球上最后一次阿尔卑斯造山运动发生在距今6000万年前。科学调查结果表明,对印度洋底部地形最为复杂的西北部马斯卡林海域进行钻孔地质调查,发现这一带海底下沉了一千几百米。这是在数千万年的地质年代里发生的。根据板块结构理论,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洋是由于共同的成因形成的,由于印度板块向正北方向移动约5000公里,与亚洲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那么,在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中,雷姆里亚大陆沉浮如何呢?据考察,这个变动发生的年代至少可以追溯到4500万年前。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印度洋海底地壳活动频繁,有些部分持续下沉,有些部分在不断增长。这些缓慢不断的变化是否可以作为雷姆里亚大陆曾经存在的一个有力证据呢?郦道元先生是不知道的,他只是在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看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而已。”我们来读第三章看是否能有答案:
灰姑娘以海洋人的知觉,从生物自身利益角度研判他们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感觉到了地球人演变的过程。她说:“企业,作为人类社会细胞,突破传统的血腥竞争所形成的“红海”,拓展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与已有的,通常呈收缩趋势的竞争市场需求不同,在实施蓝海战略。蓝海战略考虑的是如何创造需求,突破竞争。是在当前的已知市场空间的“红海”竞争之外,,构筑系统性、可操作的战略,并加以执行。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以明智和负责的方式拓展,同时实现机会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至于任何一家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是已有的行业企业,还是新进入该行业的企业,都不应,也不能过度冒险。”
读者可知:《蓝海战略》一书最早是由钱?金和勒妮.莫博涅于2005年2月合著的,书中认为,聚焦于红海等于接受了商战的限制性因素,即在有限的土地上求胜,却否认了商业世界开创新市场的可能。运用蓝海战略,视线将超越竞争对手移向买方需求,跨越现有竞争边界,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并重新排序,从给定结构下的定位选择向改变市场结构本身转变。蓝海以战略行动作为分析单位,战略行动包含开辟市场的主要业务项目所涉及的一整套管理动作和决定,在研究1880年~2000年30多个产业150次战略行动的基础上,指出价值创新是蓝海战略的基石。价值创新挑战了基于竞争的传统教条即价值和成本的权衡取舍关系,让企业将创新与效用、价格与成本整合一体,不是比照现有产业最佳实践去赶超对手,而是改变产业景框重新设定游戏规则;不是瞄准现有市场“高端”或“低端”顾客,而是面向潜在需求的买方大众;不是一味细分市场满足顾客偏好,而是合并细分市场整合需求。
灰鸽心灵相通的说:“对,一个典型的蓝海战略例子是太阳马戏团,在传统马戏团受制于“动物保护”、“马戏明星供方侃价”和“家庭娱乐竞争买方侃价”而萎缩的马戏业中,从传统马戏的儿童观众转向成年人和商界人士,以马戏的形式来表达戏剧的情节,吸引人们以高于传统马戏数倍的门票来享受这项前所未见的娱乐。让我们想象下,我们把整个市场想象成海洋,这个海洋由红色海洋和蓝色海洋组成,红海代表现今存在的所有产业,这是我们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则代表当今还不存在的产业,这就是未知的市场空间。那么所谓的蓝海战略就不难理解了,蓝海战略其实就是企业超越传统产业竞争、开创全新的市场的企业战略。如今这个新的经济理念,正得到全球工商企业界的关注,有人甚至说,接下来的几年注定会成为“蓝海战略”年。”
英子评注:“红海”是竞争极端激烈的市场,但“蓝海”也不是一个没有竞争的领域,而是一个通过差异化手段得到的崭新的市场领域,在这里,企业凭借其创新能力获得更快的增长和更高的利润。用简单的话来解释:红海就是红色的大海,防鲨网的范围之内,水质混浊,营养贫乏,但是人很多,在这个小圈围之内不能出围,人人都竞争激烈;而相对蓝海就是蓝色的大海,防鲨网之外海之深处,水质和营养物都很好很丰富,范围也相当广泛,竞争的人也少,蓝海竞争胜者将得到比红海多得多的利益。但从从辨证的角度看,蓝海被人发现后,来的人多了,就又变成红海了。然后人们再去发现蓝海,再变成红海。这样的结果,就引发一系列人类间的利益争夺冲突。最终不可避免导致核战。”
小罗说:“蓝海战略目前在中国被企业界、学术界和社团的广泛关注。著名的职业经理人苏奇阳先生就蓝海战略结合实际应用出版了《蓝海战略书简》,中国互联网协会还专门开办了定期举办的“蓝海沙龙”。而且在1955年,中国地质部门无意间应用了蓝海战略,开始了铀矿的勘探,并找到了丰富的铀矿。1956年,国防部成立了第五研究院,即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院长由科学家钱学森担任。1958年秋天,34岁的物理学家邓稼先担任了核武器的研究设计院的理论部主任。他在北京大专院校选择了28名专家,组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基本科技力量。1959年,中国科学家们对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获得了成功,以祝麟芳任厂长、姜圣阶任总工程师的核工业企业的建设也初获成效。在苏联撤走专家之后,中国重新调整计划,代号为“596”工程。1964年10月,中国完成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组装。10月16日15时,在人迹罕见的罗布泊,巨大的蘑菇状烟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能够制造和拥有各种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灰姑娘说:“这就说明由蓝准备变红了。人类最伟大的未来学家曾预言,2045年,人类核战爆发了。恐怕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气环境。”
灰鸽说:“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结果。“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苏联人已经建立了核研究中心。1942年,苏联获得美国的“曼哈顿计划”情报,与此同时,苏联地质专家在阿尔泰、乌拉尔等地找到了车里雅宾斯克、兹拉托乌斯特地区,建立了一个特殊的原子研究中心。库尔查托夫以“第二实验室”为代号,决定用钚代替铀作为原子弹的主要原料。1943年9月完成了第一个核装置的爆炸准备。这一核装置的当量只有2千吨左右,但却是世界上真正的第一颗原子弹。9月10日,这颗原子弹被安放于无人烟的湖心岛上,以马林科夫为首的苏联大批官员和科学家亲赴现场观看这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核爆炸。起爆前,人们被撤到1千米外的地下掩体中,只有物理学家别特尔萨克拒绝进入掩体。他不相信这种原子弹会有那么大的威力。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它在地球上升起了第一个蘑菇状烟球,别特尔萨克有幸第一个看到了原子弹爆炸的状观景象,却被原子弹炸得无踪无影。人们望着遮天蔽日的蘑菇云感觉到,一个真正可怕的魔鬼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