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以后,我就大义凛然地抛弃了地铁生活,与Kevin同学的爱车建立了钢铁般的感情。声明阿,本来我对地铁还是充满了热情的,但在Kevin同学大男人主义,例如咱们住这么近,还让你去挤地铁上班,我面子往哪搁云云,和我“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下,我才选择弃明投暗的。当然,最主要是,冷战结束了,又回到了我统治的时期,要知道,一天不使唤这公子哥我都觉得我对不起N年前那张叫希望的照片。
但这段日子,我开始在意一些事情。于是我找了一天,呆在家里,泡在网上。留学的生涯已经让我习惯对着电脑显示的中文网站来提醒自己的根还在点横竖撇捺上。
当局者迷的道理,让我在国外很好地反省了自己。在70后退隐幕后的新世纪黄金档舞台上,后80后和90后演绎得可谓是“可圈可点”。我们稍年轻时,看韩剧抹眼泪鼻涕,看日本动画买周边产品,看选秀节目狂发短信。后来我们长大了一点,选择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了世界,于是我们开始往欧美大片砸钱,开始买Ipod放些常人接受不了的音乐,开始骂美国编剧为什么罢工把PB停了。等我们工作了,这些活动就明目张胆地搬到了办公室里进行。
我们活得很好,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现在再也没有人去买那些过一天撕一张的年历,我们只是偶尔瞟过手机上变化不大的日期显示,所以我们的日子过得很快。很多人唯美地说,日子在指缝中流走了。可时间流逝,并不是件唯美的事阿。
我捧着杯咖啡,打开baidu. 我管咖啡叫成人液体。酒不算。成人遇事都爱逃避,酒助软弱为虐,但咖啡让你清醒,让成人学会面对,逼你感受难忍的苦涩。
我在意Kevin的那句话,我真的不知道神起有多红。我在搜索栏里打上“东方神起的歌迷有多少人”,得到答案数个。有人说几十万,有人说几百万,有人说几千万,最后一个说,三亿。
对着可笑的“三亿”两字,我硬是没笑出来。
打开神起吧,拉到最下面,帖子数一千两百多万。
不多说,我打开ZJL的吧。我欣赏这个人的音乐,我喜欢怪才。并且欣赏他有勇气说出“哈日哈韩是垃圾”的诳语。拉到最后,一千一百多万帖子。
差不太多,一百多万……
后来我想起了选秀节目中人,点开,是前两者的四倍。可是碍于当时出现了太多口角,所以我没有列入思考范围。
之后我又回到了神起吧,似乎还有些东西被错过了。
看着标题,看着标题的用词,看着每个人的用户名,他们对神起的爱,激烈得有些叛逆。神起就像是她们身边最熟悉的人,会本能地关爱的人。而允浩,天知道我对他到底是什么感情。我只是站在路边,等上帝带他来,如果上帝失约,我会转身离开。而她们,日夜向上帝祷告,如果上帝失约,她们会痛哭不已。
随后看到里面几个对我来说有吸引力的帖子,我点开来。
其实就是看照片,不过还真多到一定境界。一直往下拉,终于看完了最后一张。但两条回复让我没有立刻按下右上角的红叉。
“我妈说我堕落了
是,我是堕落了
但为了神起
值得。”
“没有神起
怎么活?
不能活。”
看完的一瞬间,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这席话我甚至对至亲的家人都不曾说出口。
站在文学角度来说,这两段回复写得言简意赅,感**彩丰富。但是,换作是这两位诗人的父母来欣赏,可能会有另外一番精彩的评论。
后80后与90后的世界是爱恨分明的,活在作为独生子女的小世界里,用自己定的错对,评判眼前的一切,并且评判的有板有眼。
我想起了小米,她从一开始就告诉我,她不喜欢神起. 她还告诉我,神起里每个人都不可能有女朋友,甚至一点绯闻都会引起粉丝的怒火。但是粉丝们却乐此不疲地相信着王道,并乐此不疲地爱着这些王道故事的主人公。
我当时甚至都不知道王道是什么意思。
原来,只要你愿意,谎言可以成为唯一没有经过验证的事实。
一整杯咖啡冷掉了,我起身去弄热它。电脑里传来字句:“闭起双眼我最挂念谁,睁开双眼身边竟是谁”。然后微波炉ddd提醒我,30秒已经过去了。
按下ok键,手机屏幕跳成了一幅风景画,然后我把它摆在电脑旁边。撩开窗帘,看着天,我捧着咖啡杯,用小勺子划出一个漩涡。
你还没有给我勇气,我到底该不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