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几个月以前,李达的母亲、岳母以及其她有经验的妇人们就向李达介绍过关于坐月子的许多讲究和常识,凡是坐月子的人都应当严格遵照执行,归纳起来简直就是一套套五花八门的经验和教训,或者让人担惊受怕,或者令人哭笑不得。
这些经验和常识,李达早就记得滚瓜烂熟,认为该由自己负责的事情一定能够做到百分百,只是小影在饮食方面的忌讳倒是有些令人难以费解和忍受。
随着小影的分娩,现在正式进入坐月子的实质性阶段,考验李达耐心、细心、热心和毅力的时刻,就像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样,飘飘然地降临到李达的身上。
最初几天,小影住在医院里,全凭输液过活,虽然不操心饮食问题,但从早到晚都要守候在身前身后,一有内急的吩咐,就得立马跑进跑出,一连几天没能合过眼睛。还有那可爱的宝宝,一出世就嗷嗷待哺,响亮地吵闹着要吮吸母亲的奶水。可头两天哪有呢?到第三天,**倒是胀得鼓鼓的圆,可就是吸不出来。望着红润的*,想着甜美的浮汁,小宝宝迫不及待,费了很大的劲儿却咀不出丁点儿奶水,那个急呀,全都发泄在洪亮的哭声里。
同室一个病友――来自高山上的农村少妇,见孩子器得荒,连忙建议道:“我生第一胎也是这样,单靠孩子自己努力很不容易,是孩子他爸帮忙才吸出来的。看来,你这*也只有叫孩子他爸帮忙了。”
李达一听,把孩子一拍,爱溺地逗乐道:“狗东西,别器了,看老子的功夫!”说着,就揭开小影的棉被和内衣,俯下身子使劲地*起小影的*来。一用劲,把小影疼得咬牙切齿,可她还是忍受着,让李达尽情地猛吮。李达嘟弄着嘴唇和面庞,吮一阵,歇会儿;歇会儿,又吮一阵。终于,一股甜甜的奶腥味顿时溢满口腔,
李达连忙朝地上普普地啐几口,再把儿子朝小影怀中轻轻一放,笑呵呵地说:“狗东西,这下满足了吧。”那包裹得扎扎实实的孩子果然饥渴得咕咚咕咚地吞咽起来,再也不哭闹了。
这算解决了第一个难题,不再为孩子饿得可怜而发愁了。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手术过后已经五天了,小影早就想吃东西,可医生却吩咐道:“不打屁千万不能进食。否则,导致肠粘连,后果不堪设想。”
而同室的病友――那个农村来的少妇,虽然不是剖腹产,但也手术不轻。原来,她连续两胎都是女孩,想要个传宗接代的家伙,便东躲西藏起来,终于“游击”出一个胖胖的儿子。心想事成梦想成真后,什么罚款啊,结扎啊,都成了区区小事,便主动而心甘情愿地采取结扎绝育措施。她做手术还比小影晚一天,可她在第二天就放了一个大大的响屁。那屁一放,侍候她的男人连忙煎了七个土鸡蛋,连汤带菜一大碗,一股脑儿不取口就吃得一干二净。李达无不翘起大拇指称赞羡慕。这且不说,小影在第五天连屁都不放,而那少妇却卷起铺盖回家去了。
小影不放屁,李达就焦急,接二连三问医生:“到底是什么原因?”
医生答复得有些厌倦了,可又不敢怠慢,只好安慰道:“别着急,别着急,多喝点白开水就行了。”又吩咐李达:“试着给她喂一点泡蛋花看如何?”
第六天一早,李达正要又去问医生,小影连忙说:“等一会儿,想放屁了。”
“真的?”李达喜出望外。
小影点头示意,说真的想放屁了。
李达连忙把耳朵侧着贴到小影的腹部上,屏气凝神地静听着,希望小影放出一个震耳欲聋的响屁来。可是,等了好一阵,连一点反应也没有。
李达抬起头来,催促道:“放啊,怎么不放?”
只见小影忍了忍,长长地松了口气,哎呀一声,舒服地告诉道:“终于放出来了。”
“是吗?我怎么没听见?真是太好了,我马上给你端吃的。”说着飞也似的跑开了。
看着李达乐颠颠的像个天真的孩子,小影也不禁欣慰地微笑起来。是啊,看着可爱的宝宝,想着几天以来的各种场景和感受,真是五味杂成,虽然有痛苦,可比起这种幸福来,那痛苦又算什么呢?
小影能吃饮食了,李达连忙把她抬回家里,这比住在医院方便多了,至于伤口愈合之后抽线的问题,到时候请医生到家里处理即可。
听说李达夫妇添了小孩,那些亲戚和小镇上与他们相处甚好的同事、朋友等,以不同的方式来看望和慰问。特别是李达的亲戚,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把目光盯向李达的父母,昨天才送来一只只鸡,今天又收到一块块肉,几天时间就凑合成一小车,一定要李达父母亲自送给李达,说无论如何也不能丢了大家的脸面。
李达的精力全都放在应酬上,小影和宝宝的起居全由孩子他外婆代劳。这样的日子,李达倒还觉得充实而满足。
可是,晃悠间到了坐月子的下半个月,那些该来的客人已经来完,应酬的事情基本上归零。这年的阴历和阳历也重合得非常特别,月子最后几天正好处在春节前后。
没有了应酬,岳母也该轻松一下了,李达说:“妈,让我来吧。”
岳母一边做着换洗尿布的脏活细活,一边推开李达,得意道:“这些活儿哪是你来做的?让开些,让开些!”
李达心头那个高兴啊,别说有多甜了,自己正巴不得落个轻闲呢!女婿女婿,大如皇帝,真是一点不假,丈母娘心疼李达,李达想分担一点轻松的脏活儿也做不成。
就在这时,小影住在城里的姐夫打来电话,说她姐姐摔倒了,正在县医院抢救,要妈立即回城照料。
这可是意料之外的悲剧,真是老天爷不长眼睛,在这关键时期出这么严重的问题,全家人都揪心的焦急。
无奈的选择不得不打破全盘计划,孩子他外婆叽叽慌慌的赶回县城照料大女儿去了,李达只好独自承担着大大小小的琐事儿。
先面对那些脏兮兮的尿布,李达想都不想,把眼睛一闭,就朝水笼头上冲去,如此反复,一天总要好几次。
其次是人少了,生活反而不方便。李达吃什么都可以,不需忌讳这样佐料那样冷饮;小影吃的是素净的鸡鸭炖汤,那些可口的辣椒、花椒、葱子之类的香料,连边也沾不上,说什么月母子吃了辣椒花椒葱头大蒜之类,后患无穷,会染上这样那样的妇科病,比如打屁连天,眼睛发花,风湿麻木等等等等;还有,只能戴着暖和的棉帽,在屋里小范围内走动,或者要么坐着,要么躲着,想串门么?那是大大的忌讳。否则,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此时不忌,以后把肠子悔青都无济于事。
小影问李达:“为什么坐月子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讲究?”
李达说:“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大家都得遵守,你不遵守行么?再说,这些规矩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咱们东方人不比西方人,像西方的产妇就可以不坐月子,生了孩子第二天就可以照常做事。”
“真的吗?”
“那还有假?”
“为什么?”
“说来也简单,因为我们东方人和西方人的生理结构和体质不同。西方人比中国人进化得晚一些,习惯于游牧生活,以吃肉食为主,所以,骨胳粗疏,毛孔粗大,肌肉松驰,产后留存在体内的余毒和进入体内的寒气可以自行散发。而我们中国人早就习惯于五谷杂粮,讲求饮食的精细化,进化后骨胳和体质正好和西方人相反,产后的余毒和进入体内的寒气随着肌肉的收缩很容易闭合在体内,所以,必须静养才行。否则,就会患上月子病。”
听了李达的分析和讲解,小影茅塞顿开,难怪咱们中国规矩多如牛毛,不枉了五千年的文明史,连坐月子也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