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治上一样,曹操在军事方面也很有天赋,同样敢想敢干。曹操在军事上暂露头角始于*黄巾起义,自起兵*董卓开始,曹操正式开始他戎马一生的军事生涯。必须看到的是,在*董卓的过程中,曹操对汉室的表现最为忠心。
由此可知,如果后来汉献帝被袁绍等人控制,只怕情形更为不堪。事实上,袁绍本身就不愿意要这么一个累赘。王朝的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象东汉这样腐朽的王朝早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而天下本就是曹操浴血打下来的,即使他代汉称帝也没什么可以指责的。
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曹操以薄弱的家底,降黄巾、驱刘备、胜张绣、克袁术、灭吕布、破袁绍、征乌桓,虽然期间也有波折,但总的来说是兵锋所指,所当者灭,所攻者破!这无疑是和曹操出众的军事能力分不开的。
在曹操的一生中,指挥参与了三次意义重大的战役,其中的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气,还有一个是与刘备进行的争夺汉中之战。
客观的说,虽然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名气大,是以弱胜强的经典,但这两次战争本身技术含量并不高。如官渡之战,到了后期袁绍虽在兵力上有优势,可人心已经离散,表现为刘备出走,许攸投曹,兵马一触即溃。烧粮草,绝粮道也是兵家常用的法子。至于赤壁之战,是一场瘟疫加一阵冬天罕见的东南风打败了不习水战的曹操。倒是汉中之战有些看头,因为双方交战一年多,偶然性因素很少可惜当时曹操内部出了一些问题要回去解决,耽误了时间。
由此战可知,刘备的军事能力也是比较强的。至于曹操,就如唐太宗评价的那样: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在军事理论上,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孙子兵法》做注释的人,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兵书要略》、《兵法》及《孟德新书》等,这是古代最后几本有名的兵书,可惜没能流传下来。在战争方面,曹操剪灭群雄,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发掘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同时他灭乌桓,臣鲜卑,分匈奴为五部,消除了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骚扰。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去捧高或者贬低曹操的军事才华和军事能力,在开国帝王里面,曹操的军事综合能力应属上等水平,但实际统军作战能力与项羽、刘秀、李世民及朱元璋这些君主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