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看到:
先,汉中本就不是一个大规模用兵之地,在这样的山区作战,很难用奇兵,而且诸葛亮的对手曹真,司马懿也都是军事强人。一个弱小的国家、一支并不强大的军队、一个没办法展开的战场、一个强劲的对手,诸葛亮没有取得重大进展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诸葛亮六出祁山,在面对司马懿这样对手的情况下,基本上是取得了优势的;
第三,最有争议的是,诸葛亮不用魏延走子午谷,奇袭长安的战法,为一些人所诟病。在常理上,弱小的一方与远比自己强大的一方对阵,是需要用奇谋的。可是魏延的这一招是否真的能有奇效?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原因有三:
一是诸葛亮三出岐山,是因为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县西北),张?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可见对于子午谷曹魏也是熟悉的,对于司马懿这样谨慎的大兵家,他会让你走子午谷得逞?
二是蜀汉基本上没有骑兵,而曹魏却有强大的骑兵,很难达到奇袭的效果;
三是如果真的用此谋略,结果会怎样,以后在此的两场战争给出了答案。一是东晋名将桓温伐前秦,进攻长安,命司马勋由汉中出子午谷,未出谷道就被前秦军击败。二是明末闯王高迎祥自湖广复出至陕西,欲自汉中进攻西安。孙传庭领秦军镇守,高迎祥无法攻克,因此意图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孙传庭却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双方激战四天后,高迎祥溃败,后被俘,送往京城处死。
以司马懿之能,他难道想不到这点?
后世诸多雄主明君,名臣良将,多对诸葛亮之贤之能赞赏不已,绝不是敷衍之辞。因为他们都是打天下治天下一路过来,深知其中之艰难。
对于后来诸葛亮与后主刘禅的关系,虽然个人也承认他有些专权。但他的作为毕竟是在当年刘备的授权范围内,而且他也没有欺凌皇室。他之所以要把权力抓在手里,主要是为了减少施政过程中的掣肘,加上权力的惯性作用,又生逢乱世,没有意识到刘禅已经逐步长大了。总的来说,在他主政期间,刘禅日子过得还比较好。而且,即使刘禅再怎么聪明,也比不得诸葛亮吧。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有人用这句话评价诸葛亮,可是他没有做的事情,我们也不能妄加罪责吧。而且古人的道德感也远比我们现在强烈,诸葛亮生前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了。
另外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政治家,受托孤之重,加之他自身本是一个有强烈功名心的人,因此对权力的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权力这东西,抓多抓少的尺度很不好把握,就如后来明之张居正,也是一心为国,可结果怎样?站在外面很清楚,可一旦站在权力场上,就有些身不由己了,诸葛亮也没办法做到超然物外。
我们不必对诸葛亮太过于苛刻的,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