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三)
作者:如此而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284

说到苻坚以及他的赫赫功业,我们就不能不提王猛―这王猛可不是一般人,和他名字一样,才华和做派都很猛。他可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最有建树的丞相之一了。

我们现在知道王猛这个小伙子当年可是满腹经纶,有王佐之才。可是那时侯没有网络,杂志报刊也很少,王猛家里又很穷,没几个发达的亲戚,所以纵才华绝世,有经营天下之志,王猛也没有攀龙附凤,直上青云的机会。不过还好,他的运气没姜子牙那么差,人家七十多岁了还在那里傻傻的钓鱼,王猛在三十岁时生命里就有贵人出现了。

当然,机会是自己争取的。

公元354年,东晋大将军桓温北伐,一直打到长安近郊。那些受尽异族压迫的关中父老们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时王猛也来了,他麻布短衣,直接跑到大营里来见桓温。

桓大将军来自极重名士风度的江南地区,估计一开始对他不是怎么感冒。但是见面不久,就被这个年轻人的才华打动了。王猛一边在身上捉虱子,一边对天下大势侃侃而谈,把一番另类的魏晋*演绎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扪虱谈天下。小伙子不简单啊,不但才学好,而且推销手段也高明―也难怪,人家本是贩卖畚箕出身的嘛。

我们现在看来,这次王猛去见桓温实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炒作―当然,这只是前卫的说法,因为王猛也不是去瞎吹的,自己还是有真本事。

为什么仅仅是炒作,这是因为王猛根本就没有想去投靠桓温,只是利用这一次见面打开知名度罢了,原因在于:

先,象王猛这样出身寒微的人要去重门第,士族政治势力强大的江南,很难有出头之日;

其次,此时东晋政治已是非常*,君权不立,朝纲败坏,将相不和,沉疴已久;

第三,此时,桓温有篡晋之心已为有识之人所周知,跟着去做这样的勾当风险太大;

第四,即使在东晋登上高位,也难以实现王猛的理想,像他那种带有强烈法家思想的治国之道在东晋根本行不通―东晋就适合达官贵族们凑在一起聊聊天,抚抚琴,谈谈美女什么的。

但我们知道,王猛的这次炒作非常成功―当然和桓温的友情配合是分不开的。因为他给了王猛这样一个评语: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虽然王猛不愿追随他,但桓温临走时还是送给王猛华车良马,并给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头衔―可见魏晋风度还是蛮迷人的,即便在桓温这样的军阀身上也显得大度而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