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十六)
作者:如此而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32

在经史研究方面,梁武帝颇有成就。在经学方面,他曾撰有《周易讲疏》、《春秋答问》、《孔子正言》等二百余卷,可惜大都没有流传下来。天监十一年(512年),梁武帝又制成吉、凶、军、宾、嘉五礼,共一千余卷,八千零十九条,颁布施行;在史学方面,梁武帝对《汉书》等断代史的写法很不满,认为那是割断了历史,因而主持编撰了六百卷的《通史》,并“躬制赞序”。他对此书颇为自负,曾对臣下说:“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可惜,此书到宋朝时即已失传,这实在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梁武帝的诗也写的很好,他当年就是有名的“竟陵八友”之一,建梁称帝后,他诗兴不减,经常招聚文人学士,以赋诗为乐。虽然才华过人,且是开国之主,可梁武帝的诗风依然是当时流行的“嘲风月,弄花草”(白居易语),“风云气少,儿女情多”。所以梁武帝的诗说精致宛转则可,却是少了一份君王应有的浑雄博大的气度。这也反映了为什么他最终没有取得大的历史功绩的一个原因,那就是虽有出众的才华,可终是器宇不足。

除了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外,梁武帝对音乐也颇有研究。他素善钟律,曾创制准音器四具,名曰“通”。每通三弦,以推月气。又制十二笛和十二律相应。每律各配编钟、编磬,丰富了我国传统器乐的表现能力。《隋书.音乐志》记载梁武帝“既善钟律,详悉旧事,遂自制定礼乐”。如“鼓吹,宋、齐并用汉曲,又充廷用十六曲”,梁武帝“乃去四曲,留其十二,合四时也。更创新歌,以述功德”。自然,这些新歌中有许多是颂扬佛教的,如《善哉》、《大乐》、《大欢》、《大道》、《仙道》、《神王》等。

同时,梁武帝很喜欢绘画,尤善画花鸟与走兽。他的围棋也下得非常好,而且非常的痴迷,名将陈庆之就是靠着陪他下棋熬出头的。

东晋南朝,是我国最为重视书法的时代,这个时期也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书法家。梁武帝在书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可以在古代善书的帝王中排上前几位。当时梁武帝常与陶弘景探讨书法上的话题,陶弘景擅长行草书,师法钟繇、王羲之。二人间的对话被整理为《与梁武帝论书启》流传于后世,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典籍之一。

同时梁武帝还是历史上第一个大力推崇王羲之书法成就的帝王,而在此之前王羲之的声名往往被其子王献之所掩。也因为他的推崇,从那时的梁朝起,兴起了第一波学习“大王”书法的风潮。同时梁武帝还留下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古今书人优劣评》四部书法理论著作。这四部书法论著不但显示作者自身书**底深厚,对书法有非常深刻独到的见解。单就其文章的写作而言,也是文采斐然,字字珠玑,实在是历代书法理论典籍中的精品。

每次读《梁书》和《资治通鉴》,都不得不承认梁武帝实在是一个难得的全才。这么一个天纵之才如果不当皇帝,潜心学问,估计会取得让人叹为观止,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成就。如果他能务实笃行,倾心国事,那么梁朝也断不会是后来的结局。可惜,他似乎更愿意在人生的每个方面四处出击,最终落得那么一个凄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