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童养媳妇
作者:兆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438

1945年秋天日本人战败投降,中国东北光复了,可是东北光复并没有给东北老百姓带来喜悦心情。小鬼子走了,又来了大鼻子,东北人将日本人称为小鬼子,将俄罗斯人称为老毛子或者大鼻子。中国东北人对沙俄军队的野蛮暴行记忆犹新,眼下的苏联红军虽然没有对中国老百姓杀人放火,可是他们抢劫物资和强暴妇女的罪行,使得东北老百姓的生活更是不得安宁。

1945年十月国民党接收大员纷纷飞到东北,成立国民政府,中国东北又恢复了中国特色的**和混乱,紧接着国共两党都将重兵开进东北。1946年4月,苏联红军刚刚撤出中国东北后,在这里立刻爆发了空前大规模的激烈内战,老百姓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程家由农村来到城里生活已经多年了,老程夫妇一直没生小孩,他们和老母亲一家三口居住在长春市三道街一带。在‘八一五事变’的动乱中,程家收养了两个日本女孩儿,程家人对待这亲姐妹俩就像亲女儿一样,他们的日子过得挺好。早饭是喝糊涂,就是喝两碗玉米面粥,程家大人们看见两个日本女孩都喝得很香甜,还将饭碗舔得很干净。还有将煮熟了的土豆拌上大酱,叫做土豆酱,还有大葱叶和白菜叶,日本女孩儿也都很爱吃。晚饭时养母端上来热腾腾的、香喷喷的、金黄色的玉米面大饼子,女儿们那稚嫩的小脸儿上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她们一面喝着萝卜条儿汤,一面吃着带煳嘎吱的玉米面饼子,女孩儿们都吃了不少。奶奶点点头,颇为感叹地说:

“这都是好孩子啊!我们能养活她们!”

女儿们逐渐地恢复了天真活泼的表情,经常发出欢快的笑声,她们适应了新家的生活,本来是有些死气沉沉的程家也变得生机勃勃了。两个日本养女乖巧可爱、她们很能理解大人的眼色,非常听大人的话。大女儿取名小兰,小女儿就叫小芳。奶奶总是带着孙女小芳,早晨起来了,奶奶看着小芳用两只小手撩起水洗脸,小嘴里还发出噗噗的声音,奶奶给孙女擦干了脸蛋儿,又编起小发辫,小孙女就像个可爱的瓷娃娃,她们叫奶、爸、妈的声音很甜美。姐姐小兰上小学了,姐姐放学回家还要跟着养母做些家务活。当她们姐妹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姐姐亲切地拉起妹妹的一双小手,有时妹妹会看见姐姐还在默默地流下了眼泪。可是逐渐地她们就像是完全忘记了过去,看不见她们和普通的中国孩子有什么两样了。

老程给饭馆做厨师兼做跑堂,老程的妻子除了做家务之外,她还领着大女儿小兰去捡煤核。燃煤在锅炉里燃烧过后就成为煤渣而被抛弃,有些还没有充分燃烧的煤渣被称为煤核,贫苦老百姓就捡去用于做饭和取暖。

中国东北是一块富饶的黑土地,这里旱涝保收,只要能干活就能有饭吃,可是战乱和人为的灾难频繁出现。从1946年也就是东北光复后的第二年,苏联红军刚刚撤出中国东北,中国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内战,长春及周围地区都是炮火连天的战场。长春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着。到了1948年长春成为被解放军围困的孤城,城里没有粮食,大量的无辜百姓被饿死了。程家随着大批的难民逃往城外,他们首先通过国民党军队的卡哨,然后就进入国民党卡哨和**卡哨的中间地带,这是一片死亡区域了,这里到处都是被饿死的尸体,那情景真是惨不忍睹,太可怕了。

解放军的卡哨是不定期地给饥民放行,饥民们在卡哨上等待放行的过程中,不断地又有大批饥民被饿死了。蕙兰一家人看见前面有空房子,他们一家人希望有间房子可以暂时遮风挡雨,可是蕙兰的养父走过去向屋里看了一眼就回来了,他沮丧地说:

“那里面是一些尸体!很可能就是一家人。”

养父带着全家又向前面走过去,蕙兰看见一栋房子的墙边有一堆尸体,其中一个男人死尸是靠墙坐在那里,头歪在一边垂吊着,头上很长的头发,实在很恐怖。老程一家和一些灾民们就在破旧的废墟上,在野地里,甚至就在尸体旁寻找野菜,可是能吃的野菜已经都被吃光了。在一大片长着黄豆秧的田地里,豆荚都被摘走了,剩下光秃秃的豆杆儿和稀疏的豆叶。老程夫妇告诉孩子们嚼着这些苦涩的叶子,然后咽下去。瘦弱的孩子们很听话,皱着眉头嚼着豆叶,然后就伸着脖子咽下去了,就是这些苦涩的豆叶挽救了她们的性命。可怜的老奶奶牙齿不好,老奶奶连病带饿得躺下不能动了,几天之后奶奶就死去了,老程夫妇哭叫着妈妈,孩子们哭叫着奶奶。在将近三年的时间里奶奶就带护着小芳,小芳和***接触最亲密,他们已经具有深厚的感情,在小芳的记忆中奶奶就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了,孩子们再次的经历了和亲人的生离死别。这天正赶上卡哨放行,老程赶快背起行李,妻子急忙背起小芳,她的另一只手拉住小兰,程家夫妇赶快领着孩子们,随着拥挤的难民们急忙地逃出了第二道卡哨,扔下了可怜的老***尸体。老程夫妇怀着悲痛的心情,领着两个女儿,幸运地逃脱了这场濒于死亡的劫难,对于这两个日本女孩来说,她们已经是第二次死里逃生了!

1948年夏天,老程夫妇领着两个养女逃出了长春,投奔到农村的弟弟家住下了。村民们都好奇地来看望这两个日本女孩儿,村民们对她们姐妹都很亲善,叔叔全家人对她们姐妹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除了人们的亲情之外,这对姐妹第一次来到这充满着大自然气息的环境里,抬眼望去到处都是一片绿色,到处都是生机盎然的庄稼地、菜地、树木和各种野生植物,还有鸡、鸭、鹅、狗、猪、牛、马、羊,还有各种野生鸟类。这里有朴实而淳厚的农村民情,这里的一段生活也给她们姐妹留下了很深刻的美好印象。

叔叔家除了叔叔和婶婶之外还有一个十五岁的男孩,小兰姐妹叫他福哥。福哥很能干、胆子也很大,福哥对她们姐妹也很好,有一次他们在草甸子上放猪时,福哥说:

“小兰,我爸妈和你爸妈在一起商量过了,将来我们长大了,就让你做我的媳妇,你愿意吗?”

那年小兰十岁,福哥十五岁,他们还很幼稚,但是他们在朦胧中也懂得一些关于男女的事情了,虽然小兰觉得福哥对她挺好,但是她在城里已经读小学三年级,她觉得城里的男同学更帅气,她还想着回城里,不想留在乡下。她看看福哥,他的头剃得光光的,光着脊梁,不穿鞋子的脚上尽是泥巴,福哥只穿着一条很破烂的裤子,浑身脏兮兮的的样子,小兰摇摇头说:

“我还要回城里读书,不想留在乡下!”

“你是我们程家买来的,就是要做我的童养媳妇!”

福哥说话竟然是很霸道的语气。小兰显然很不情愿,女孩儿很生气地看了福哥一眼,就说:

“可是我就是不愿意!我不理你了!”她说着就毫无目标地跑开了。

小兰的心情有点无助的悲哀,眼角挂着泪珠,她显然是盲目地跑着,┅┅。福哥急忙喊着说:

“小兰!你不要乱跑!”福哥喊着,看见她越跑越远了,福哥就追了上去。

小兰知道福哥追过来了,小兰一头就钻进一片高粱地里,她进了高粱地又坎坎坷坷地向深处跑了一会儿,她喘着气停下了,她静静的呆了一会儿,这时四周特别安静,她觉得高粱地里很闷热,很难受,浑身是汗水,她立刻就想要出去。可是她迷失了方向,走了一会儿没走出来,又朝另一个方向走一会儿,还是没有走出来,她着急了,汗水已经湿透了衣衫。小女孩儿突然感到一阵恐怖,泪水滚滚而下,她呜呜的哭了起来。这时她隐约听见福哥在叫唤她:

“小兰!快出来!”福哥在重复的喊叫着。

“我在这里!”小兰也带着哭声在喊叫着。

他们就这样重复的互相喊着,福哥终于顺着声音进到高粱地里找到了她,看到她着急得哭了,福哥反而笑了,他说:

“害怕了吧!快跟我出去吧!”

福哥拉住了小兰的手,她也紧紧握住福哥的手走出了这大片高粱地。外面的世界豁然开朗,顿时觉得即开阔又凉爽,妹妹小芳看见姐姐出来了,小芳也高兴地笑着跑过来了。福哥以教训的口吻对小兰大声说:

“你们以后要记住了!就紧跟着我,不许乱跑!你们要是跑丢了,就能被张三儿吃了!张三儿可是最喜欢吃小女孩儿了!”

当地人将野狼又叫做张三儿,那时的东北农村时常还有野兽出没。

小兰的心灵上蒙上了一丝愁苦的阴影,她想回避福哥,可是又必须跟着福哥去干活。福哥每天还要领着小兰去上半天学,放学后福哥就领着她们姐妹去草甸子上放猪,有时去菜园子摘菜,去大田地里擗苞米。有一次福哥趁着没有人的时候突然抱住小兰,并且要强行和她亲嘴儿,小兰拼命的反抗挣扎着,她用力地推开了福哥,小兰很委屈地哭了好一会儿,福哥看着小兰哭得很伤心的样子,也觉得很不好意思,他们有一段时间彼此不说话了。

炎热的夏天快结束了,他们村里又陆续来了几户从长春城里逃出来的难民,当时有的逃难妇女就嫁给了当地的农民,有一个十七岁的女学生,长得很漂亮,父亲和一个弟弟在卡哨上死去了,就剩下母亲领着她和一个小弟弟来到这个村里。在这里他们举目无亲,一家人无处安身,显得很可怜,这个女学生就只好嫁给一个三十多岁的老农,这样一家人就算是安顿下来了。后来听说,这个女学生给这位老农生了一个儿子,之后她又离开这个老农返回长春市了,这又引发了后来一连串的悲欢离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