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异国的眷恋之情
作者:兆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179

有许外国友人对中国怀有特殊的眷恋之情,其中比较有地位的知名人士中,有两位外国人是值得特别提出的,一位是英国人李约瑟博士,他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三十七岁就成为大英帝国皇家学会会员,他为编写《中国古代科学史》一书耗费了后半生的精力;另一位就是美国人史迪威将军,他是美国四星级陆军上将,二战时期他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针对这两个人,有人颇有偏见地说:

“┅┅他们对中国竟然是如此这般热衷地吹捧!┅┅。”

可是李约瑟博士和史迪威将军,他们对中国的‘吹捧’决不是为了达到个人的某种利益,他们真正是从学术观点出发,由于他们有着特殊的中国经历,使得他们对中国确实有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他们对中国具有特殊情结和深情的眷恋。

1944年九月刘振武住进缅甸盟军战地野战医院,手术摘除他身上的几个弹片,住院期间,刘振武意外地遇见了阿婉,而且又遇见了他们的忘年交老朋友史迪威将军。刘振武看见老将军又消瘦了许多,精神也显得很疲惫的样子。原来老将军在上次撤退中就患上了消化系统的疾病,老将军这次只是在战地野战医院作短暂的治疗后就出院了。当时史迪威将军已经和蒋介石彻底闹翻了,因此史迪威将军即将被美国总统调回国内任职。

史迪威老人又见到他的中国忘年交朋友刘振武,还有缅甸女护士阿婉,他们三个人都感到十分高兴和倍感亲切。据说战友情并不亚于兄弟情,人们都认为母子情、手足情、夫妇情、同学情和战友情都是人类最为深厚的感情,阿婉对史迪威老人很亲切,她给史迪威将军作着精心地护理,阿婉还经常领着这两位异国的好朋友到外面的棕榈树下去散步,享受和体验着他们真挚的友谊和故人重逢的快乐。当史迪威将军看到刘振武和阿婉那亲密无间的样子,看到他们充满幸福的表情时,老将军知道两位年轻人已经处于深情相恋的幸福之中,史迪位老将军真情地对他们说:

“看到你们这样相亲相爱的样子,我感到很高兴!这场战争快要结束了,我真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你们能够结婚吧!那时你们一定要通知我,不论我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我都会赶赴来参加你们的婚礼!我要衷心地祝福你们!”

刘振武和阿婉虽然都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可是后来的结果是令人遗憾也是令人悲哀的,刘振武和阿婉并没有能够结婚,老将军史迪威老人也过早地离开人世了!

当时他们三人在野战医院见面时,老将军虽然身体很虚弱,可还是十分关心缅甸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局势,老将军对中国的眷恋之情依然深厚,史迪威将军还是侃侃而谈有关中国的事情,在谈到中国之前途时,史迪威将军说:

“日军战败的形势已经很明朗,日军撤出中国之后,中国必然要继续国共两党的内战,我认为内战的结果是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会失败!”

刘振武对老将军的说法依然是不置可否,老将军颇为激动地接着说:

“我终于看到了中国民主的曙光!到延安去过的美国记者们都说,延安政权能够在一定程度地实现了民主、平等和言论自由,如果延安政权能够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延安政权就很有希望!中国**不单在党内真正地实现了民主,而且还实现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宽待俘虏’的政策,军队和老百姓是亲密无间的关系,军官和士兵也是平等的关系。”

老将军不顾刘振武那颇为疑惑的表情,接着侃侃而谈,他说:

“我终于看到了一支属于中国人民的军队!到过陕北延安的美国记者,他们都可以听到八路军的战士们在高唱《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这首军歌,经过美国记者们悉心地考察,他们认为中国**领导的八路军是能够真正遵守《三大纪律八项纪律》这些军纪,我相信中国**在现有的政治机制运作之下,**和朱德所领导的八路军在中国将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相比之下,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无所作为,蒋介石辜负了孙中山先生对他的重托,蒋介石的强大是虚假表面的,是不堪一击的!”

史迪威将军在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也写道:

“中国**所领导的军队纪律严明,生活俭朴,士气高昂,与国民党军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1937年国共合作之后,就不断有美国人去访问延安,包括爱德加?斯诺和安娜?斯特朗等著名记者。在史迪威的要求和促使之下,美国还派出军事观察人员去延安。美**事工作人员谢炜思,他在1943年的回国述职报告中写道:

“**军队的价值不容忽视,┅┅;美国应该要求蒋介石解除对**根据地的封锁,并将美援华军用物资拨一部分给中国**所领导的八路军,因为后者是积极抗战的,┅┅;美国政府应该派代表去访问**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根据地。┅┅”

这些观点当然也都是史迪威将军的观点,多数访问延安的美国人都对延安产生良好的印象,相对国民党政府来说,这些美国人认为延安是比较进步的,积极向上和充满朝气的。史迪威坚信中国**会在中国的内战中取得胜利。

当时在国共两党之外的国内外的知名人士中,史迪威最先说出蒋介石将要失败,当时就连斯大林都不敢抱有这样的奢望。后来是美国五星级上将马歇尔将军又重复了史迪威的观点。史迪威将军认为蒋介石才是中国抗战的最大绊脚石,蒋介石和史迪威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蒋介石终于说:

“史迪威是不受欢迎的人!”

蒋介石坚决要求史迪威将军离开中国。后来美国又派来一名驻华特使赫尔利将军,赫尔利出卖了史迪威将军,他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说:

“┅┅如果继续将史迪威留在中国,则美国将失去蒋介石,也会失去中国,┅┅”

1944年10月,因为美国罗斯福总统听信了赫尔利的片面之词,将史迪威调回美国,这样一来史迪威和蒋介石的斗争,就以史迪威的失败而结束了。但是美国这些一连窜错误做法,才使得美国真正失去了中国。

后来史迪威将军曾任美军第十集团军司令,指挥美军攻打并占领冲绳。可是史迪威老将军的心还在中国,他被迫离开中国后,心中怀着对中国的眷恋之情,在1946年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史迪威的中国眷恋情结是很令人感动的。

1911年史迪威就来到中国,他有机会经历了中国的辛亥革命等一系列革命风暴和大动乱,那时期史迪威一直在中国担任美国驻华武官。

1920年开始,史迪威带着妻子和孩子五口之家,长期居住中国北平,他们在中国出生的两个孩子就取名为李娜娜和杨京京。在多年时间里,史迪威的足迹踏遍北京、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江西、湖南、东北及西伯利亚、外蒙古、朝鲜和日本,他对中国乃至东方有了细致入微地了解。

1923年史迪威奉调回美国工作时,他说:

“我已经是一个中国人了。”

史迪威离开中国一段时间后,还是对中国念念不忘,1926年8月在他主动要求下又受命去中国工作,他们一家人再次踏上去中国的轮船,史迪威的妻子在日记中兴奋地写道:

“我们都觉得就像是又要回家一样!”

1945年9月在日本东京湾停泊的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举行了盟国对日本的受降仪式,史迪威将军参加了这次受降仪式。之后眷恋着中国的史迪威将军要求还要到中国北平去看看老朋友,这时离他去世已经不到一年的时间了,可是蒋介石还是严词拒绝史迪威入境中国,史迪威将军十分气愤地说:

“┅┅他怕我去中国,怕我会在中国的北方策动针对他的一场革命吗!┅┅我也真想那样大干一番!┅┅。”

直到史迪威将军逝世之前,他对中国一直还怀有深情的眷恋,当他了解到中国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又发动剿共内战时,他当时正在家里养病,可是他立刻给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写了一封信,但是该信还没有寄出这位老将军就与世长辞了,他在这封信中说:

“┅┅我渴望扔掉手中的铲子,立刻和将军你一同扛枪去打老蒋!┅┅。”

1946年史迪威将军去世后,朱德和周恩来都发去唁电,朱德总司令在发去的唁电中说:

“┅┅他是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他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希望中国新生,希望中国在世界上受到公正的待遇,他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史迪威将军,进入二十一世纪,一位中国国家元首访问美国时,还特地到史迪威将军的墓地敬献了花圈,表示中国人民对史迪威将军的深情怀念和崇高敬意。

1944年九月初,刘振武焕然一新地出院归队了,他与亲爱的阿婉分别时,刘振武深情拥抱着这温柔美丽的缅甸少女,他们已经是难舍难离了,在这将近半月的住院期间里,他们已经发展到心心相印、亲密恋人的地步。刘振武的心情很矛盾,在这战争年月,作为前线的一名军人随时都可能死在战场上,可是刘振武还是充满激情地重复着说:

“亲爱的阿婉!如果战争结束后我还能健康地活着,我一定要找到你,向你求婚!我希望你要等着我!”

阿婉激情的点着头,她的泪水滚滚而下,她又将喜悦的面孔深埋在刘振武的怀抱里。阿婉激情地说:

“我们又要离别了,不知何时再能见面!在这残酷的战争年代,你一定要保重自己!千万不要忘记我!”她的心里也很明白,不知道他们是否还能再活着见面!?她紧紧的拥抱着自己亲爱的男人,他们久久地拥抱着不肯分开,┅┅。

日军刚刚占领缅甸时,日本人声称是帮助缅甸人赶走西方殖民者,缅甸人本来就厌恶英国殖民者,看到英军惨败的样子,缅甸人都很高兴。缅甸人最初还是很敬佩日本人,觉得日本人很为亚洲人争了气。缅甸人宁肯支持日本人也不愿意支持英国人,所以也不支持和英美为盟军的中**队,使中国远征军遭遇了很多的困难。在第一次缅甸战争中,缅甸人给日军带路,日军第56师团神秘地偷越缅甸东部的山区,在作战地图上根本没有在那个地区标出道路。日军第56师团迂回到中国远征军的后方,出其不意地攻占腊戍和密支那,切断了中国远征军的退路,使得中国远征军立刻遭到惨败,处于极为险恶的境地。在中国远征军败退时,缅甸人不肯为中**队带路,致使中**队迷失在缅甸北部的胡康河谷和野人山,中**队遭到极为惨重的伤亡和损失。缅甸人期盼着日本人许诺的缅甸独立,可是后来,日军逐渐地暴露出侵略者的强盗本性,战斗越来越激烈,日军各部队随意地向缅甸地方征房、征粮等各种军用物资,还强征慰安妇,后来就是随意地掠夺财物和强奸妇女,甚至还搞了大规模的屠杀。可是中国远征军的军纪很好,这样一来缅甸人民又转而支持中**队了,这对中**队战胜日军有很大的帮助。

1944年10月,驻印中国远征军经扩编和休整后,反攻缅北的第二期战斗激烈开始,驻印中国远征军从密支那和孟拱两地兵分两路向南进攻,又经过一番巨大牺牲和恶战,日军第18师团、第2师团、第56师团、第49师团、第55师团,共五个日军精锐师团均被击溃。在1945年1月27日,新一军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联合攻克中国境内的芒友,终于从新打通了中缅印公路。

1944年3月日军调动第33师团、13师团和第15师团十万兵力,大举进攻印度的英帕尔。日军不甘心在缅甸战场上的失败,日军为了切断中国驻印远征军的后勤供应线,日军孤注一掷,日军寄希望于占领印度英帕尔,妄想去占有那里堆积如山军用物资。英、日军队在英帕尔展开激战,日军的后勤给养陷于绝境,雨季时节到来,日军弹尽粮绝,日军病、饿而死的人数大大超于战斗减员人数。日军已经失去战斗意志和战斗力,日军遭到巨大牺牲而败退下去。在当时,日军在世界各地的各条战线都在纷纷溃败。英军亚洲地区统帅蒙巴顿将军曾出任东南亚地区盟军司令,1944年末至1945年初蒙巴顿将军指挥英军开始反攻缅甸,英军又从日军手中收复仰光和曼德勒等繁华大城市及沿海地区,又恢复了英国在缅甸的殖民统治。

缅甸战争以日军惨败而结束,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的出色表现,使得美国人和英国人对中**队都是刮目相看了,史迪威将军认为,如果中国人能够很好的组织和动员起来,甚至能表现得比英美军队还要优秀。

史迪威说:

“如果指挥得当,有相应的装备和训练,中**队优秀的素质和能力,都比英美军队要好。┅┅”

史迪威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当时在缅甸丛林里对日作战的盟军还有另外两支军队。一支是英军突击队是由温盖特将军率领的,被称为狮龙兽部队,这支部队在缅甸与日军展开游击战,曾经作出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战绩,为英国人所传颂。可是这支部队只是昙花一现,后来狮龙兽部队被日军残酷追剿,这支三千人的英军狮龙兽部队只剩有二百人返回印度。另一支由三千人组成的美军突击队,称为加拉哈德5307伞兵团,由美国陆军准将梅里尔将军率领指挥。这支美国部队的官兵都是在美军中特意挑选,许多都是经历过太平洋瓜岛之战等战役的美军士兵,还特意对他们做了丛林作战的培训。这个‘梅里尔支队’在缅甸丛林作战也很英勇,可是后来对日作战条件越发残酷和艰苦,这支美军突击队很快就伤亡过半,难以想象的残酷战斗和艰苦条件,使得一些突击队员的精神近于崩溃。在即将进行决战‘密支那战役’的前夕,‘梅里尔支队’竟然提出要撤出战斗,这引起史迪威将军的很大反感。史迪威将军命令‘梅支队’必须参加‘密支那战役’并且像对待中**队那样来严格要求这支美军突击队。这支美军突击队的一些士兵感到绝望,竟然提出指控史迪威将军虐待美军士兵!在史迪威将军严厉要求之下,这支美军突击队也参加了密支那战役,并且出色的胜利完成任务,可是史迪威将军认为这些美军士兵的素质和作战效果还是不如中国士兵。

美国记者西奥多?怀特和安娜?雅各布,在《风暴遍中国》一书中描写在缅甸中国驻印军的新1军和新6军,她在文章中说:

在缅甸战场上有种族繁杂的军队,有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有克钦族人和印度人,不过最英勇顽强的要算中国人。在那里,各**人都知道,史迪威将军训练的中**队是精锐顽强之师。士兵们臂膀粗壮,肌肉结实,他们将手中的美式武器使用得非常熟练,真是玩儿得运用自如。他们不仅对自己充满自信,甚至敢於藐视其他任何人,不管是美国人,英国人,缅甸人,还是其他甚麽人,只要触犯了他们,就会遭到他们地迎头痛击。他们只要有一个人拿着一支汤姆枪占领一个据点,就能阻止一群敌人的进攻。

在这里,日本人已经成了他们的手下败将!

在那时缅甸的特殊环境中,中**队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在那里中国人受到了应有的尊重,那些美国人、英国人和中国人之间都体现了真正的平等。可是在回国后的内战中,在国内的环境中,这些曾经有过辉煌战绩的军队就变得无所作为了,他们都和其他国民党军队一样,后来都被解放军所消灭。

中国远征军胜利地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刘振武随军回国之前,有一天他开着吉普车跑了很远的路,到盟军野战医院去找阿碗。这所野战医院是英军的医院,当是正有一位英军少将住院,阿婉要日夜专一地陪护这位三十多岁的英军少将。阿婉已经是军人编制,如果阿婉擅自离去,就要以逃兵处以极刑。阿婉流着泪和刘振武作了短暂的告别,阿婉不能随刘振武回中国,刘振武怀着非常失落的心情怅然地离开了。实际上刘振武只是连长,他也没有资格携带随军家属,他是想将阿婉安排在中国驻印军的野战医院里,可是这个愿望未能实现。后来他们还通信联系过,据说,阿婉就是被这位英国将军以保健佣女的身份带回了英国,┅┅。二战前的英国当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可是在殖民地那里就是奴隶制社会。

刘振武的初恋,也是他终生最难忘记的、最纯真的爱情,就在阿婉的一片泪水中永远地消失了,只留下了带着伤感的美好回忆。此后的刘振武就变得面色严肃而深沉了,他总是目光凝重而透着忧郁,很少再有欢快的表情了。直到三十年之后,刘振武在临去世之前,他越发经常回想起自己那一段在异国缅甸的眷恋之情,他永远在怀念那位远在天涯的南亚姑娘,回味着他一生中最美好的那一段温馨的初恋!┅┅。刘振武去世时,他还保存着阿婉的两张照片,其中一张照片是他们两人的合影,另一张是阿婉的单人照片,她穿着单薄的连衣裙,面容陷入一种凝思之中,或者是在观看着远方的景物,那真是一位很有魅力的南亚少女。在孤单的刘振武将要离开人世的一段时间里,过着非常困难的生活,可是每当他拿起这两张照片时,可怜的刘振武面带着少有的微笑的同时,又总是泪流满面,┅┅。

<ahref=http://www.>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