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知青生活
作者:兆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283

鸡叫三遍之后,天还麻麻黑,刘丽英每天第一个从炕上爬起来,她到房外已经不感到很害怕了,她先蹲在地上撒一泡尿,一面抬起头看着树梢上的月亮,农村的月儿显得格外的柔媚和明亮。然后刘丽英到柴禾垛抱两捆秫秸,回到厨房,用火柴点着灶坑。刘丽英将大铁锅里填上两瓢水,水烧半开,就蒯出一瓢热水倒进盛有玉米面的盆里,然后就用筷子搅合盆里的玉米面。这叫做烫面,玉米面被烫面后可以使玉米面糖化,做出的面食就有甜味。然后将大铁锅刷洗干净后,放锅里多半勺豆油,等锅里的油开始冒烟,再放进切好的葱花和半勺大酱,铁锅里炸响着,冒出一股烟雾带出一阵香气,这叫做炸锅,或者叫作炝锅,紧接着刘丽英就在铁锅里添上几瓢冷水。集体户的女户长王春兰也起来了,她坐在灶坑前将秫秸撅折了添进灶膛里,灶膛里的火苗更加欢快的燃烧起来,然后她就开始用大菜刀切萝卜条和土豆块。刘丽英在锅里撒上一把盐,然后将已经切好的萝卜条和土豆块儿放进铁锅里,接着刘丽英就开始贴大饼子了。刘丽英将盛有玉米面的盆里再放进另一半玉米面,再放进凉水将凉的和热的玉米面均匀地和在一起,当她看到半锅的汤水冒着热气,汤水在锅边发出吱吱的响声和冒着泡泡,这说明铁锅已经具有足够的温度了。刘丽英用她纤瘦的双手将一团玉米面在手上团弄两下,然后就啪的一声!她用力将玉米面团儿摔到铁锅上,面团被摔成一个饼子附着在铁锅上面,下面就是汤水。刘丽英很麻利地贴满了一锅大饼子,锅中间是一锅萝卜条汤,锅榜上是一圈儿大饼子,然后就盖上锅盖。赵春兰将灶火调得更旺了,厨房里充满着烟雾腾腾的热气,两名身材纤瘦的少女在厨房里忙碌得面脸汗水,知青们都在刷牙洗脸,男户长赵玉祥领着知青们在打扫院落。

这些十六七岁的知青们开始了新一天的知青生活,大家洗漱完毕之后,肚子开始咕咕叫了,这正是大饼子启锅的时候,连菜带饭一起出锅,刘丽英用戗刀将玉米面大饼子从铁锅上戗下来,放进一个盆里,金灿灿大饼子冒着热气,大饼子背面一层煳嘎吱带着香味儿。大家轮流在铁锅里盛一大碗萝卜条汤,拿起一个大饼子,条桌上还有社员们送来的各种咸菜,这些孩子们都吃得有滋有味儿、狼吞虎咽、非常香甜。刘丽英的饭量可能是吃不下一个整个的大饼子,她每次都是将一小半大饼子分给户长赵玉祥吃了,其她的女同学也有将自己吃不下的一小块大饼子给男知青吃了。这新鲜玉米面大饼子很好吃,据世界级营养学专家说,在所有的粮食品种里面,玉米的营养价值算是最好的,比大米要好多了。

民兵队长马晓明是一个二十五六的小伙子,老党员老吴五十多岁,他们领着知青们干农活。刘丽英这批知青是第一批下乡,还赶上了当年秋收末期的劳动,参加了打场和储量的劳动。虽然活并不算繁重,可他们也是累得腰酸背痛,这样的农活真是比想象的还要困难得多。晚上回到集体户都累得东倒西歪,连话都不想说,吃过晚饭就都上炕睡觉了。

秋收打完场,粮食进了仓,紧接着北方就飘起了雪花,东北的农村就进入农闲时期。集体户的房子四面漏风,晚上睡觉很冷,阳历年后知青们就陆续返城过年。

下乡头一年,各级革委会和军代表,村干部和村民们,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对知青插队建立集体户这项工作非常重视,都在兢兢业业地做好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知青们吃国家供应的粮食,又有专门的拨款,调拨干部专门管理这项工作。可是在当时农村,对刘丽英所在的这个生产队来说,去年农民每干一天活才能挣到九分钱的工分儿,也就是记上九分钱在帐上,到秋后兑换成粮食,还不够口粮钱。所以这个小队的老农并不认真干活,知青们也就不认真干活了。这头一年里知青们不上课了,每天感到很轻松,就连老农干农活时都是避重就轻,这知青们就更是学会偷懒了,有的知青经常借故不去干活,他们对那点儿工分很不在乎。可是这头一年他们还不敢胡作非为,还都是规规矩矩,总的来说他们还生活得还算可以。

下乡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刘丽英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她已经不是刚来时那样瘦弱不堪的样子了,姑娘的体形变得丰腴一些了,面孔虽然晒黑一些,可是姑娘的脸盘儿也显得更加秀美了,特别是一个冬天过后,姑娘的面孔就变得细腻而白净又透着红晕,刘丽英十七岁了,已经显现出一位美女的风采。

这一年的春节,知青们欢天喜地地回到城里过年,刘丽英也是怀着喜悦的心情准备回家。在这插队的头一年,刘丽英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好,屡次受到生产小队的表扬。在个人关系方面,小队支书马书记和妇女队长赵婶都对刘丽英显得格外亲近,他们准备了粘豆包和炕谷子小米儿,让刘丽英带回城里,给家里人尝尝。东北产的谷子分为冻谷子和炕谷子两种干燥方法,炕谷子就是将秋收的谷子放到烧热的火炕上进行干燥,这种炕谷子磨成的小米就格外好吃。小米不但营养丰富,而且更容易被人体所吸收,所以妇女坐月子或者得了重病的人都需要吃小米粥。

刘丽英回到家里,才知道家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父亲的病又加重了,可是后母竟然丢下父亲,领着她自己的孩子离开了。爸爸真是很可怜,脸色蜡黄,肚子和下肢都浮肿得很厉害,连下地上厕所都很困难了。

刘丽英怀着欢天喜地的心情回到家里,可是进到阴暗狭小的家里,看到爸爸的情况,刘丽英犹如落入了万丈深渊。她坐在父亲的床前,询问着父亲的情况,拉着父亲的手安慰父亲,但是刘丽英还是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滚滚而下。父亲仔细地看着自己的女儿,她似乎又长高了,身材也丰满一些了,健康的脸盘越来越像她的妈妈啦!父亲竟然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父亲回想起来,当年自己还是一位国民党军官,第一次见到女儿的妈妈,他们就一见钟情,他们在一起曾度过一段颇为开心的恋爱生活,可是后来的生活就是坎坷多难,女儿的妈妈一心要回日本,就撇下了他们父女。现在父亲虽然是在重病之中,可是看到女儿现在生活得很好,父亲也是由衷地感到高兴,父亲很关切地说:

“孩子,你回来了,看你的样子,你生活得不错啊!”父亲握着女儿的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又仔细地看着女儿说:“丽丽,你长高了,也胖了,真像一个大姑娘啦!”父亲显得很开心的样子。

“爸爸,你的病情又加重了!”女儿流着泪水说。

“啊!爸爸的病就是这样了!咳!”父亲收敛了笑容,还叹了一口气。

“我明天就送你去医院看病!”女儿说。

“咳!不用了!”父亲苦笑着说。

刘丽英的父亲没有公费医疗待遇,要看病就得自己花钱,女孩儿上哪里去弄到钱呢?女孩儿首先想到两个人,一个就是她的老同桌,就是现在的集体户的户长赵玉祥,他爸爸是个很大的干部,家里很有钱,在平时赵玉祥手上总是有钱。另一个人就是小队支书兼小队长马书记,他手里也有钱。现在是在城里,刘丽英首先找到赵玉祥,赵玉祥看着满脸泪水的刘丽英,立刻就答应带着刘丽英的父亲去看病。

父亲推辞不过,在女儿和赵玉祥的搀扶下还能走路,他们来到一家大医院,赵玉祥主动前去挂了号,然后他们不用排队就进了诊室,原来诊病的大夫就是赵玉祥的妈妈。女大夫颇为细心地给刘丽英的父亲进行诊病,又经过各种检查和化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