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章封王
李旭第二天是被太监叫醒的,因为他昨天晚上失眠了。任谁突然之间要和未来的皇帝做兄弟,心里都太不可能会平静。迷迷糊糊的穿好衣服,随便的擦了一把脸。跟在早已等待多时的太监后面,匆匆的赶往皇帝的新居总兵府。
李旭赶到总兵府时,那里已经聚集了大量的人员。刚刚走进的主厅,李旭就发现主厅的里外已经充满了官员。外面站着的是京城的小官和本地的官员,他们正在相互聊天、拉关系,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机会可是非常难得。俗话说的好朝中有人好做官,所以本地官员当然要多拉几个京官做朋友,而京城的官员也希望能结交几个地方官员做以援袄。低级官员当然只能站在外面了,那些王公大臣却都坐在主厅里品着茶聊天。
李旭一走进主厅庭院,一大群官员就上来打招呼。李旭可是朝中新贵,能以弱冠之龄担任步军统领这样重要的职务,可见皇上对他那是信任有加啊。应付完这群打招呼的官员,李旭迈步走进了大厅。大厅里的官员也纷纷向李旭打招呼,这不过相比外面官员的热情,里面的就明显有些冷淡。毕竟李旭的官职在其中并不算高,而且他是武职。虽然其中也有领侍卫大臣等武官,但这些武职都是文官兼任的,其中并没有几个真正武人。“李大人、李大人”李旭刚回完礼,就听见后面一个人叫他。李旭回头一看是坐在门口的山海关总兵王鑫渊叫他,“大人这儿有座位”王鑫渊指了指自己旁边的空位,李旭于是走过去坐在了王鑫渊的旁边:“王大人你怎么坐在门口啊”。王鑫渊无奈一笑:“李大人你就别折杀小人了,能坐在这已经不错了,本来我是想站在外面的。”“不是吧你好歹是朝廷的二品大员,怎么连坐在这的资格也没有”李旭显得有些惊讶。“呵呵”王鑫渊苦笑一下“看来大人还是当官的时间比较短,不了解官场的规矩。官场的规矩历来是:京官比外官大,文官比武官大。我是外官又是武官,所以能坐在这已经不错了。”“原来如此”李旭叹道,自己现在虽然是从一品的高官,但是在这些朝中大佬的眼中可能也只是一个小不点而已。
其实李旭想错了,在肃顺、载垣等人眼中李旭,已经不在是一个步军统领那么简单了。皇上体弱多病,眼看撑不过今年。如果到时皇上一死新皇未立,哪时手中握有两万精兵的李旭,就有可能成为左右朝纲的重要人物。所以现在在大厅肃顺虽然对李旭保持淡漠,只是超李旭点了一下头。但是其心中已经下定决心,回到京城后一定要拉拢一下李旭。让他成为自己的助力,为将来的皇上升天后的混乱局面做好准备。
等了一会始终不见皇上现身,大厅里的大臣逐渐有点不耐烦了,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你说圣上叫我们这么多人来这,是为了什么事啊?”坐在最前面的一位大臣说道。李旭碰了碰身旁的王鑫渊问道:“那家伙是谁啊?”王鑫渊紧张的左右看了看,然后转头小声的向李旭说道:“李大人你快把小人吓死了,那位可不是家伙,那是康熙大帝的十三子怡亲王允祥五世孙,现在是宗人府宗正、领侍卫内大臣怡亲王载垣。”“哦,原来是他啊”李旭隐隐约约的记得这位好像就是,后来的八位顾命大臣之一。八位顾命大臣李旭只记得肃顺和肃顺他哥,其他人李旭还不太清楚。不过他倒是知道,凡是现在坐在最前面的那几位肯定就是八大臣。“王爷不要着急,皇上既然叫我等来此等待,那肯定是有要事相商的。”坐在第一位的中年人说了一句,这人李旭倒是知道。他就是现在的朝野第一人,未来的八大臣之首肃顺。
嗒嗒嗒一阵脚步声从里面传来,一名太监急匆匆的从后堂走了出来:“各位大人,皇上有命,请各位大人去后面的花园。”官员们一听愣在那了,心想这皇上到底怎么了,一时间各个官员都开始在底下小声猜测着。“皇上不是要叫大家去后面看戏吧?”还是怡亲王载垣先说话了,他是皇上近臣这种话也只有他敢说。“好了不要在这瞎猜了,我们还是进去吧,到时不就知道皇上让大家干什么了”肃顺的话也算是为这个局面打上了一个句号。跟着肃顺官员开始朝后院走去。
总兵府还是挺大的,穿过好几个长长地走廊,群臣终于来到了后花园。“各位爱卿坐吧”咸丰坐在花园中的亭子中说道,他身边只有一个人就是他的儿子,未来的皇帝同治。“谢皇上”群臣谢道,随后大臣们坐在了皇上给他们准备的椅子上。咸丰今天给这些大臣提供的座位,还是比较特别的。由于没有地方,所有的座位全部是放置了花草树木之中。坐在凳子上,闻着花草散发出来的香味,李旭突然觉得其实有时侯咸丰也蛮有新意的。
“各位爱卿可知道朕今天叫各位来着是为何事?”花丛中的官员听了咸丰的话后,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窥都不知道咸丰的意思。“臣等不知”所有的官员都很默契的一起回答道。“呵呵”官员的回答让咸丰感到很高兴,看来李旭的事情这些大臣都不知道,那么自己目地达成的可能性就会更高了。
“各位可记得我祖父嘉庆皇帝时,皇宫发生的天理暴动”咸丰的问话一出,底下的官员都有点奇怪,心想皇上今天怎么了,怎么又扯到嘉庆帝身上去了。由于不知道皇上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了不出错所有的人都保持了静默。咸丰一看没人应答自己,脸色不由得阴沉了下来。“皇上臣记得”就在咸丰快要发怒时,坐在咸丰的旁边肃顺说话了。咸丰一看是自己的近臣,脸色便缓和了下来:“还是肃爱卿有担当啊,哪肃爱卿你就说吧”,“是圣上”听了咸丰的夸奖,肃顺的表情并没有出现任何的变化,他的表情和自己的姓氏一样一脸的肃穆。
“天理暴动发生在嘉庆十八年,天理教首领林清联络宫中太监,分别从东、西华门冲入宫中,与官兵交战,全部被歼。嘉庆帝为此下“罪己诏”。先帝于此次突变中表现英勇,功封为智亲王。”肃顺说的很简洁,也没有隐瞒嘉庆帝的过失。咸丰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好,说实话如果不是先帝在这次暴动中的英勇表现,我的祖父也不可能选我父亲当皇帝。”底下的官员听了咸丰的话都面面相窥,心想皇上不会是疯了吧。虽然大家也知道这皇位是怎么得来的,但是自古以来这宣传的都是君权神授。今天皇上自个扎破这层遮羞布,群臣们都不清楚皇上今天到底唱的是哪出戏。
“但是各位可知道,在这次暴动中我父亲如果不是因为一个人,他就差点丧命。”“哗”咸丰的一句话让群臣一片哗然,像这种皇家秘闻在座的各位都没有听过,尤其是当今圣上亲口说出的。“那个人就是李旭的祖父李宜,李宜在一名白莲教徒向我父亲开枪的时候,挡在了我父亲的前面被火枪击中。后来我父亲想和李旭的祖父结拜为兄弟,但李宜坚决不肯。于是我父亲就想让我大哥和李旭的父亲结拜为兄弟。但是大家也知道我大哥去世太早,这件事就拖下来了。我父亲去世时也向我说过这件事,所以我今天决定了却我父亲的心愿,告慰他的在天之灵。”咸丰的话一说完,一名太监就从旁边闪了出来,走到亭子前。
“圣旨到”还没反应过来的大臣们只能跪在地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步军统领李旭,世代忠良,。击败英夷,护我大清,扬我国威。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为完成先帝遗愿,奖励功臣。特命皇子载淳跟李旭结为异性兄弟,封李旭为英武郡王。”太监的声音刚一落,底下的群臣已经吵翻了。一名大臣从人堆里跑了出来,跪在咸丰面前大声喊道:“圣上万万不能啊,祖宗定下的规矩。除非有万世之功勋,负责不可封异性人为王啊”这位官员是位宗室。咸丰淡淡的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官员:“李旭为我大清打赢了国战,李宜救了先帝。这不算万世之功勋,什么算万世之功勋?”“皇上,我大清开国之初所封的几位异姓王,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这三位最后可都反叛朝廷,皇上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啊。”咸丰的话一落,又有一位大臣跪在了咸丰的面前说道。“我是不是和你有杀父之仇啊,至于这样对我吗”这位的话让李旭吓出了一身冷汗,把他比作吴三桂、尚可喜,这不意思他以后要谋反吗。
“哪定南王孔有德,归义王孙可望这些异性王不也没有,作出反叛朝廷的事情。”咸丰立刻回击了一下。“皇上,臣以为李旭立下大功,李宜救过先帝。李家一家世代忠良,封李旭为英武郡王,正是上承天意,下顺民心。”李旭愣住了,群臣愣住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第一个支持李旭的竟然会是朝中第一大臣肃顺。
其实肃顺心里也不赞同咸丰的决议,但作为咸丰多年的臣子。他知道这次咸丰是动了真格,皇上现在已经活不长了,他必须要为未来的小皇帝多找几个助力。所以反对也罢、支持也罢,皇上肯定是要封李旭为王的。于其这样不如支持一下,卖李旭一个人情。
肃顺的支持立刻让群臣分成了两波,肃顺集团的人都开始掉转枪口,支持李旭封王。而反对的只剩下以翰林院为主的老学究们,两帮立刻大声争吵了起来。
“啪”咸丰狠狠地摔了一个茶壶,争吵中的群臣立刻安静了下来。“朕意已决,今天中午朕要为李旭和载淳举行结拜大礼。朕要收李旭为义子,封他为英武郡王。”
―――――――――――――――――――――――――――――――――――――――――――――――――――――――――――――――――――――――――――――――拜仁折戟沉沙,国米马上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