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章
酒宴一直到很晚才结束,送走其他官员,李旭父子被僧格林沁邀请到他的书房坐坐。李旭一家就借住在总督府,倒也不怕晚了。主要是李旭的确想找僧格林沁沟通沟通。
僧格林沁的书房很大,藏书也很多一排排的,按李旭的阳光最少有几万册图书。“僧伯伯,你这里的图书可真多?”李旭站在书架前,拿出一本翻了翻。现在没有外人,所以李旭也没称呼僧格林沁为大人,称呼伯伯能显更加亲近。
“呵呵,那是用来装样子的。我一个武夫,哪能读了那么多书?”僧格林沁坐在椅子上笑着说。僧格林沁面前有一张竹子做的桌子,桌子上泡了一壶茶周围放着三个茶杯。僧格林沁坐在小圆桌的中间,左边是李延,右边的空着的一把椅子,明显是给李旭留下的。
放下书籍李旭走过去拿起茶壶,给自己的茶杯里倒了一杯茶。“僧伯伯今天宴会上,我发现有些官员有些异样。”李旭说完,喝了一口茶。然后抬起头,看僧格林沁怎么回答。“老僧,我也发觉事情有点不对劲。有什么事情说出来,看看李旭能不能帮你”李延显然也发现了问题。
僧格林沁双手拿起茶杯,捧在手里苦笑了一下开口道:“以前小时候你帮我,现在你老了,你儿子也要开始帮我了。我僧格林沁这一辈子欠你们李家的情,不知道何时才能还清?”“还不完,就下辈子还。”李延拍了拍僧格林沁的肩膀,以示宽慰。
僧格林沁点点头,正了正身体说道:“李旭贤侄在前一段时间,给我写了几封信。其中有想让我相助的意思,但是我当时的回信比较含糊,并没有明确意思。贤侄你当时没有怪老夫吧?”
“哪能啊,我当时觉得您可能有难处”李旭当然有责怪的意思,但现在又怎么能表现出来呢?
僧格林沁叹了一口气:“老夫确实有难处。老夫刚上任时,南方的激战正酣。江北大营被发匪差点攻破,朝廷下了旨意要求增援南方。老夫身为大清臣子,理当为国效忠。想也没想就把手底下一万精锐骑兵,派到了南方助战。贤侄知道我的底细,当年八里桥一战。老夫所帅部队只剩四万,贤侄高升除了带走本部兵马外,我还补充了一万多兵马。老夫手头只有两万兵马,而派出一万最后也就剩下一万了。”
“哦,我想起来了。是不是有一次增援令,军机处决议,兵部发出的。那次增援令京城西山大营,除了健锐营外全部调去南方了。僧伯伯是不是那次派的兵。”李旭恍然大悟道。那次兵部也想让李旭出兵,但是李旭压根就没搭理。借口城防要紧,没有皇帝御旨,一个兵也不出。但他怎么也没想到,僧老头尽然出兵了,而且还把自己的命根子,精锐骑兵给派了出去。看来老头觉悟的确比较高。
“就是那次老夫为了稳妥起见,还将伊勒东阿派了过去。可是没想到,伊勒东阿一到安徽。就遭到发匪优势兵力的伏击,部队苦战一天一夜。终于把发匪打退了,但是老夫的一万精锐也损失一空。伊勒东阿当场阵亡,骑兵只剩下两千来人。军队行进路线是军机处制定,兵部执行的。老夫的军队刚一到安徽,就遭到发匪优势兵力的围剿。怎么会这么巧,而且伏击点也是不利于骑兵发挥的山地。再加上俘虏的发匪交代,他们已经埋伏了五六天。老夫就怀疑有人私通发匪,想消弱老夫的实力。如果让老夫知道是谁,一定要拨了他的皮”僧格林沁语气,充满了恨意。
李旭想了想看了看李延,见他点头。知道是父亲让他开口:“僧伯伯,如果我所料不差。这个私通之人就是,肃顺他们一伙中的。除了发匪,只有他们能从这件事情中受益。皇上身体日渐衰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升天。如果到时皇上升天,新皇继位年纪又小。朝廷大权就会全部握在,肃顺一伙的手中。我知道僧伯伯和他们没什么矛盾,但是僧伯伯也不是他们一边的人。加上肃顺跟曾国藩等人,的关系很好。我想他们到时一旦掌权,恐怕如不下僧伯伯占据,这天下总督之首的位子。”李旭看了看僧格林沁,他话说到这就够了,剩下的意思也不用多说了。
僧格林沁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老夫知道贤侄的意思,要老夫和你联手。但是老夫现在手头只有一万人马。剩下的绿营和团练,都不掌握在老夫的手中。老夫还要靠手头这一万人马,来威赫其他人马。”
李旭眉头一皱,想起宴会上,那个满脸荣光的直隶提督。“其他人马,难道都全在直隶提督的手中?”
僧格林沁摇了摇头:“要是在他手上,老夫也不会如此被动了。他也是个空架子,底下的兵权都被架空了。真正掌握这些兵权的是,肃顺一伙中的景寿。此人先祖为一等诚嘉毅勇公明瑞,乾隆时进攻缅甸得胜而受封。他后来继承爵位,曾当过直隶提督的位子。现在绿营的各个首领,都是他当年提拔起来的部下。直隶不仅军队如此,就连民政老夫也不能控制。布政使是肃顺那面的人,按察使和道台则是清流派的。只有直隶提督和天津知府,这两个家伙投在我手下。”
没想到僧格林沁的生存环境这么差,看来想让他帮忙的可能性的确比较小。不行自己在京城的危险更大,必须问他借点兵,来充实自己的实力。
李旭抬头说道:“僧伯伯,你必须借兵给我。”僧格林沁诧异的看着,神色坚定的李旭问道:“贤侄你真的打算闹事,其实如果你不动手的话。他们也最多夺你兵权,给你个闲职养老,并不会要你性命。”
“僧伯伯我不愿无所事事,钟情于山水之中。再说就算事情失败,我也有办法溜走。我岳父是英国公爵,这次他来天津,除了机器还带了数百人的卫队和几艘战舰。如果到时事情败露,我带上亲卫会和我岳父的卫队一起坐船往逃往英国,我不信大清的水师还能追上我。”李旭一番话说的僧格林沁哑口无言。
“而且僧伯伯如果我们成功,那是我们就能真正处于大清之巅。你也不用当着气人总督,到时入主中枢权握天下,岂不快活。”
僧格林沁表情仍然犹豫不决,李旭决定给他下下猛药:“而且据恭亲王说,懿贵妃和皇后也站在我们这一头”僧格林沁一惊:“怎么会?”“懿贵妃和皇后也想要权力。”
“这好吧,可是老夫手头兵力有限。抽不出兵力?”僧格林沁最终还是被说动了。
“如过皇上升天,您就立刻率兵出城,守住码头。我想三千兵力足以,只要您能坚持一天。我想京城到时就能分出胜负”李旭提了一个方案。
僧格林沁想了想点头:“行,那就按贤侄的办法来。就是怕老夫到时不习惯英国的天气啊”听了僧格林沁的话,三人都笑了。李旭乘机打趣道:“没关系,到时由我父亲陪您。不过听说英国天气的确不好,经常性的大雾。”
又聊了聊家常,回忆了一下年轻时的趣事才散了场。再回房子的时候,李旭问李延:“父亲这曾伯伯到底可不可靠,别到时反将我们给卖了。”李延摇了摇头:“这你不必担心,我既然叫你说出这些话,我就是有把握的,他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
就在李旭父亲回房休息之际,远在安徽的一个农村小院中。曾经伏击过咸丰的林炳海,也正在和一群人议事。“指挥大人,天津的探子用鸽子发回情报。情报说李旭已经到了天津,住在了僧剃头的总督府中。”“僧剃头的家中,看来我所料不差。清狗皇帝看来已经不行了。清狗内部的争权夺势也是越来越激烈了。”林炳海笑着说。
林炳海自从被李旭打败后,的确没敢回到南京。不过也没去投靠捻军,而是逃到安徽他表哥那里。在经过天津的途中,他发现清军的异动。于是他便多了个心眼,派自己的手下监视清军。自己南下投奔他表哥,一个太平军将军。
结果最终,林炳海的多心,让他知道了天津骑兵的情况。经过他的仔细推断,推断出骑兵可能进过的线路。和自己的表哥一商量,调集五六万大军,在骑兵刚入安徽时给予了歼灭。
和僧格林沁想的不一样,肃顺他们倒是没有和太平天国私通。而是林炳海自己分析出来的。而凭借这一战,林炳海的表哥高升调到南京录用。林炳海也没有被追究前事,接手他表哥的队伍,连升几级成了太平军指挥。
“这次李旭跑到天津,我估计是求援去了。不行,我要破坏他的计划。让京城的探子注意,一旦北京气氛不对。在山东的部队,就立刻出击攻击直隶。我要他们缠着僧剃头,让李旭的没有援助、孤军奋战。”
自从林炳海知道,是李旭打得自己狼狈不堪后。他就一直想报复李旭,现在机会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