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知.恋(6)
作者:一言二语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310

我个人对音乐还是蛮感兴趣的。

在老家的时候,收音机是我跟弟弟了解外界最好的渠道。

刚开始用来听新闻,久而久之,发现里面还有一些非常动听的声音,也就是“歌曲”了,而我们的老村长称之为“靡靡之音”。靡靡就靡靡吧,谁让我们的娱乐活动是如此之少。虽然也会下河摸鱼,上树摘枣,但时间久了,也就要转换一下玩的方向。当我和弟弟发现收音机里的秘密之后,我们似乎更钟爱于其中。每天固定的时间,我跟弟弟都会按时打开收音机,聆听那一首首动听的歌曲,我最喜欢的是华仔的《笨小孩》,虽然我并不笨,而弟弟更为女性化一点,居然喜欢邓丽君的《甜蜜蜜》。

那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最文明、最高雅的娱乐方式了,却记录着我们最单纯、最有感觉的感动和快乐。我们会随着电台里的音乐趴在床头、趴在山窝、趴在草地上轻轻的哼唱。那个时候,我们就是村里最有音乐细胞的人了,而全村的人一见到我们就说“黑子,笨小孩”“亮子,甜蜜蜜”,我的小名叫黑子,我弟弟叫亮子。

我们知道他们是让我们唱歌,虽然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在背后会嘲笑我们(当然这种嘲笑是善意的)。心情好时,我们会放声歌唱;心情不好时,也会借机骂骂咧咧。

村长说,“哎呀,咱们村也出来两个歌唱家了,好啊,好啊,以后也能唱到北京**去……”话外音就是,两个吃饱饭撑着的家伙,整天捣鼓些靡靡之音,将来也学不好,也不知道家长是怎么教的。

后来,父母考虑到家庭的面子,就限制我们在大庭广众之下哼唱。说那是不健康的东西。当然私下里,在家里面、在被窝里还是可以的,前提是我们都要好好地把该完成的作业都完成好。如今,我还能依稀记得,当夜幕降临之后,我和弟弟守候在收音机旁听歌曲,母亲在灶屋里做饭,对我们唱歌一点反应都没有,父亲坐在门口抽着他的旱烟,有滋有味的抽着,也就是在我们声音过大或者哈哈大笑的时候,他们才会注意到我们,才会对我们的动静作出反应。母亲会摇摇头的笑笑,父亲则是更为深沉,只是用他的眼神告诉我们,你们可以继续下去。

对此,我非常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的开明,感谢他们的体贴和理解。

如今,在繁杂的世界中,却很难有那种感觉了。

在电脑上听音乐,再也听不出那个味道了。数字化无法代替音乐波。也许是因为那个时候,收音机带给自己的东西太珍贵了吧。现在陪朋友一起去KTV,虽然音效好多了,歌曲多了,但是再怎么唱,也唱不出那个味了,没有以前那么动听了,房间的狭小限制了歌曲的传播。唱歌还是要到大山的怀抱中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