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医院门口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衣服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贴在了自己的身上。而我,感到了一丝丝幸福的疲惫,没想到自己还能完成这么一项工程,还能有英雄救美的机会,虽然我不太希望发生这种事,希望她能够早点好吧。可这毕竟是次挺好的经历。
助人为乐嘛,现在可真是越来越少了。不过在大学里面,还是挺多的,特别是男生为女生帮忙,那真是冲锋陷阵、不甘落后。
当天晚上,她就出院了,给我发短信再次表达了谢意。
我以一位老大哥的身份告诉她要自己一个人在学校住,一定要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希望她能尽快恢复。
我忘记了她家就是青岛的。按照这种地理逻辑的话,我可比她远多了。不过,也顾不上那么多了,谁让我是男生,她是女生,我又比她大。说点温馨的话还是可以的。
不晓得是谁发明了短信这种东西,不用见面,不用听声,只用写上自己想说的话,就能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心意。
当然由此,也给彼此的心理上带来一种折磨,这种折磨是彼此对短信的期待而又害怕的感觉,尤其是对于特别在意的人。你不知道你的这条短信能否达到作用,在发短信以前你会揣摩着说话的空气,揣摩着应该用一种什么空气,希望通过短信能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就像自己亲口说的那样。可是短信就是短信,那些文字又哪能传达出说话口气的感觉。不过,这个时候,该自欺欺人的还得这样做,这就是生活。反过来呢,你又不知道她会回些什么内容,很期待却又很害怕?有时候多说上几句,有时候简简单单的只有寥寥几个字或者是一个字,这种感觉可是不一样的。
短信丰富了,你就可以从中间找到一点回复的点,然后继续你们的短息互动;如果仅有简简单单的“知道了”、“奥”、“好”、“可以”等字眼,那也就说明上一个话题已经告一段落,你就没办法再接着说了。也有可能说明对方不是特别想跟你再接着聊下去了,这种感觉岂不是让人很扫兴。如果你要是想继续话题,那就需要重新挑一个了,这样一来,又是否会感到尴尬呢?
有时候聊得起劲了,发短信会发的手指抽筋,但是由于心情是高兴的,自己喜欢跟对方聊天,所以这点痛又算得了什么呢?忍着。
有时候自己发过去一条短信,像等待对方的回复,可是干等对方就是不回,那么自己就会不停的掏出手机看,看是否因为自己没有听到而错过了。其实这个时候打个电话过去,一切就都得了,可就是不打,就是要等她回复短信,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等到短信真的来的那一刻,自己的心总算是可以放下去了,至于什么内容都无所谓了,因为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等待,总算是有了回复。
真不知道,是人“玩”手机短信,还是短信“玩”人。
那天,我们来回发了也大该有十条左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