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提出我要参加公务员考试的时候,老六先是一愣,接着笑了,他说,我早就劝你考,可你就是不听,怎么现在想通了?
想通了吗?没有,只是有一点点通了。其实,也算不上什么通与不通,就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罢了。
如今,又要恢复到考试状态,自然不能再像平时那样睡到自然醒。一大早,我变跟着老六的叫不出门了。很久没有这么早起来过了,路上其实已经有很多人了,看着学弟学妹们背着书包,手里抓着面包,一路小跑,奔向教室,这情景已经恍如隔世了。没想到,自己还会有今天。跟着老六,看着大家,大家也看看我,没什么异样,自己还不至于老的不成样子,只是在心里面多少还是有些不适应,偶尔会碰到一两个认识的学弟学妹,她们惊讶的看看我,很快便恢复了正常状态,因为他们似乎都已经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到了大四,还这么勤奋的,除了考公务员还有什么事啊。没了。
这生活过的可真是充实啊。虽然中间也有很多吃饭、照相的电话,但是一听说我要考公务员了,大家也都不再打扰我,只是约定要到周末抽出一个下午或者晚上,大家聚聚,希望不会耽误我的学习。我如约而去,这个时候,我不能拒绝好友的盛情邀请。当然这些丢失的时间也要靠平时的时间来弥补了。
其实,说实话,这种复习根本就不像大学期间的任何一门课程,因为据很多有经验的人说,公务员考试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如今的突击复习,能够增加个几分就很不错了。不过对于我来说,我还是要依靠着着一个多月的时间,好好地“熟悉熟悉”这个考试的流程,做到知己知彼。
真正接手之后,看着《申论》,无从下笔,那么长的文章,怎么看啊,要是一篇小说还可以。可就是那样官方的文字,并且到最后了吧,就给了那么几道题,你说耽误时间不耽误,老六基本上也不怎么看它,说看那个基本上没什么效果。我也是直到后面的半个月左右时间才认认真真的去分析研究它。前面那段时间基本上都在做题。每天一套,有时候高兴了可以做两套,然后对一下答案,分析研究一下自己的薄弱点,再找一些专项训练突击一下。效果还不错。140道题,我从正儿八经从做完100道上升到120道,平均下来得分在70分左右。
期间,山东和老家的公务员都在考试前一个月报名,山东这边的毫不犹豫的抱了青岛的一个职位,因为我喜欢这里,并打算在这里度过一生,这是最好的结果也是瓶子最希望的结果。老家的公务员报了一个我们市机关的,岗位比青岛这边的要好,可是就全面来看,我是宁愿呆在青岛也不愿意回到老家去,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以及人的关系,让我有了这个坚定的想法。可为什么还要两头都报呢,如果青岛这边的考不上,我会回家吗?这个问题很严肃也很重要,但是在考试之前我还真是没有认真的考虑过。
此时,我只是一门心思的想考上公务员,踏入这个门,然后再考虑其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