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李雪菲和吴东的感情命运似乎真的被岑佳在清水湖的那一跳给决定了。自此,吴东再没有给李雪菲一个电话或一条短信。她主动联系他,他也从不回应。她前前后后给吴东发过这样一些短信:
“分手是你单方面的说法,我并没有同意。”
“我以前不是要求你一定要怎么样,更不是说如果你做不到怎么,我们就会怎么样。我只是在表达自己的一点期望。很多时候我也达不到对自己的期望,我又怎么可能去要求你一定要怎么样呢?”
“你想要我怎么样才肯回头?”
“难道你非要我在你们宿舍楼下面等你一个通宵你才肯下楼吗?”
“好吧,就暂时分开一下。过一段时间,你还是决心不改,我会尊重你的选择。”
她再给吴东打电话的时候,竟然发现他的号码变成了空号。看起来,为了摆脱她,他连手机号码都换了。于是,她找机会去他上课的地方去堵截他。可是找到他也无济于事,他还是对她冷若冰霜、完全视她为陌生人。
他的硬心肠让她心酸、心凉――他如今伤她比当初汪昭宇伤她更甚。她原以为,他这种不容易受“眼目诱惑”的人可以比汪昭宇给她更多的安全感――她不用担心他很轻易就“三心二意”或是“移情别恋”。可是,现在看来,即使他不会被别的女生“攫住眼目”,也不能代表他就可以给出她所期待的那份对感情的执著。
她伤心地疑惑,他们原本没有什么性格方面的尖锐冲突或是无法化解的现实矛盾,为什么他要如此强硬地决定大家要立刻一拍两散?难道他就是要向她证明自己就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如同他自己多次或玩笑、或认真地向她强调的那样?可是,这样一个“铁石心肠”的人也曾在大冬天的时候用他温热的手去暖和她那冰凉的手,也曾把直呼好冷的她搂在胸前,用他那并不算宽阔的胸膛去替她遮风挡寒,也曾在某个晚上带她到清水湖边某个僻静的角落捧着她的脸用他那温热的嘴去触她那似乎总是些凉的唇……
在她的心几乎就要被吴东的“绝情”给掏空的时候,她才开始去思想何宛亦跟她提过的上帝的爱了。她对基督教原本了解得很少,除了从课本上得来的关于宗教本质的教条认识之外,就是对老家某位邻居老太因为信耶稣而脾气变好、不再终日念叨、不再和别人吵架之类的感性认识了。自从与何宛亦重逢、与她冰释前嫌,还跟她一起去过两次教会之后,她虽然谈不上对基督教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还是被他们所宣扬的来自上帝的完全的爱给吸引了。
她很喜欢听到那些基督徒在聚会时强调一个“爱”字,也很喜欢他们所念的那些经文:“我(耶稣)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她虽然还不怎么明白他们所强调的关于“人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的教义,但她还是很愿意去弄清楚他们口中所谓的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至少她相信这种爱是持续而恒久的。她潜意识里早已经认定,爱如果不是永恒的,它就不能给人真正的心灵慰藉,反倒要给人带来伤害,所以,也算不上是真正的爱。她在渴望得到这种爱的同时,也在渴求追寻可以让自己付出这种爱的能力,而基督信仰仿佛正好满足了她心灵中的这一点期望,虽然那时候她心中对爱的理解和想象并没有超越狭义上的亲情、爱情与友情中的情感。
对于亲情,她是感到满足而幸福的;但是对于友情和爱情,她的心就有一点发颤了:潜意识里她认定朋友之间也是“终有别时”,所以对此的期待也不是太高;当一份友情在她面前无可奈何要走向破灭的时候,她虽然也会伤心难过,但是却不会有一种被致命一击的感觉。对待爱情,她的心就不那么简单了。自从青春期开始,她就开始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爱情充满了美好的幻想,而她的幻想中最重要的要素却不是感情的炽烈,而是它的恒久……她曾天真地以为,只要感情是真的,它就应该是恒久的,而且会是排除万难维系自身的。她也知道自己的这种向往是不现实的,而且她也对自己有足够的热情和责任心去守护一份恒久的感情有点缺乏信心,可是她却认定自己的“理想”和“期望”是真正符合人性的。
当初她和汪昭宇在一起的时候,虽然从没有细想过彼此之间那遥远的未来,但是她却认定自己有对他一心一意的义务;而且她也并不认为这个义务是对她的一种牵绊,反倒认为是对自己的一个甜蜜约束。潜意识里她认定汪昭宇对自己的心意也是如此。可是现实却很快击碎了她的积极设想――汪昭宇很快就把目光转移到了别的女生身上,而且“目标”还是她从前的校友、如今的亲密朋友何宛亦。她对他的变心感到生气、甚至忿恨,可是却又觉得“无话可说”,只因为她认定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确不如何宛亦……为此,她开始设想有些人天生就是“见异思迁”的,她自己也只是遇人不淑而已。所以,她主动放弃了汪昭宇,虽然这一点在后来还被他当做质疑当初她对他感情真假的“把柄”。当时的她痛心地认定,汪昭宇在感情方面是一个轻率、随便的人,她有权利在发现他的真面目之后果断地离他而去。她要去寻找一个并不轻易就对女生“动心”的人,而吴东也是在她这样的心态背景下走进她的视野的。
吴东的确不是一个见异思迁的花心人。他的心对任何女生大多数时候都是坚硬的,也正是这一点让李雪菲找到了一点“安全感”。可是她在得到安全感的同时也得到了比预料中更多的挫败感,即使她在跟吴东一起之后,也常常感到自己好像真的是在和一块没有心的木头谈恋爱―― 一个总是强调自己是铁石心肠的人,好像总是在真诚地坦言自己的心给不出爱,又像是在向这个被他瞧不起的世界高调地表示,自己不需要从它而来的爱……有时候,她也会疑惑,吴东的性格是否与他自己的家庭成长环境有关,只因为他从没有在她面前提起过自己的任何亲人,即使她主动问起来,他也是很不耐烦地要搪塞过去。
她宁肯相信吴东对这个世界的“恨”不是无缘无故的,他的铁石心肠也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经历中炼成的。或许,拥有铁石心肠也是一件让他饱受折磨、却又被他认定为无法改变的事实。既然基督教在宣扬一种强有力的、来自上帝的爱,或许有那么一天,吴东的铁石心肠也可以被那种来自天上的大爱给融化掉……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美好期望,她才想去找也是信了基督教、以前还是和吴东同住一室的同学余乔好好谈谈。虽然不久前她就约过余乔一次,但是上次在碰头之前,湖边就发生了一场意外,这导致他们的约会在后来也不了了之。在余乔离开C市之前,她无论如何要把自己的心里话向这个她一直很信任的朋友倾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