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七月,长江流域连降暴雨,长江上游的洪水汹涌地奔向长江下游来,几乎是瞬间,平原段江水超过了警戒水位。平原县也暴雨连绵,当上游洪水沿着长江奔流不息流向大海时,平原县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内涝。外洪内涝,平原人民又一次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当长江上游的洪水源源不断地流经平原县时,上游的水似乎无休无止,倾泻而下,长江水道就成了平原县人民的生命线。7月10日长江水道洪水超过了15米,超警戒水位线2米,一时间,省委书记李源潮来到了平原县,国务院总理*来到了平原县,当*带领省、市、县三级干部走在平原县江防大堤上时,所有平原县的人都知道,洪水是多么的严重了。县防洪指根据市防洪指指示,全县各单位成立抗洪突击队,各单位45岁以下人员,全部都是抗洪突击队员。各单位一把手24小时在岗,手机24小时开机。
平原工商局成立了108人的抗洪突击队。张山任队长,张山已经超过45岁,但他曾经在海军服役,他强烈要求参加突击队。刘其山为副队长,周天雷因为必需24小时值班,他没有参加突击队,和钱标在局留守,毛兵为突击队提供保障。突击队正在工商局门前列队,车子都已经准备就绪,雨仍在泻着,大家冒雨上车奔赴工商局防段――虹桥大堤。
一路上军车连绵,人民解放军1793炮旅,南京某部舟桥旅都快速地行进在江防大堤上,连绵十几公里,尉为壮观。
打开平原有线台,十分钟通报一次洪水情况,画面不是洪水滔天,就是人们奔赴大堤的身影。平原人民的心和长江水道里的洪水一样高悬着。
暴雨如注,这样长时间的暴雨使堤坝浸泡在雨水里,长江水道大堤是最危险的,随时都有决堤之险,省水利厅防洪专家张乔生是这样说的。
驻守在虹桥大堤上的工商抗洪突击队,分成两班,白班由刘其山带领,守卫着大堤,夜班由张山带班值守在堤坝上。
这天夜里,张山带领54人的抗洪突击队,在大堤上检查着每一个可能出险的地方,在虹桥堤拐弯处,田大德在堤外的树丛中发出惊呼:“张队长,快来看啦,这里有水沽沽地向外流!”一时间,大家都涌向了树从中的田大德处,张山首先到达,一看说:“是管涌,情况十分危急,田大德快通知刘其山,让突击队员全部过来,同时让他快速向县防指汇报,虹桥堤拐弯处148公里出现管涌。”田大德正在打电话,张山跑上堤来,电筒一照,长江水道,水流急速,在拐弯处打着巨大的旋窝向东奔流。大家都跑上堤来,张山说:“同志们,情况十分危险,我曾经是海军,我先潜下水去,摸一下管涌是在什么位置,这时张山已经脱去雨衣,大家用电筒照着水面,张山跳下水去,潜入水底,一分钟,二分钟,大家用电筒照着水面,凝神屏息,三分钟,水面上只有巨大的旋窝,刘其山带领突击队员们来了,田大德正在脱去雨衣,他要下去看一看张山,正要往下跳,被刘其山一把抓住,这时县防指带领水利厅专家张乔生到了,他说:“同志们,谁也不准下,这是管涌,这巨大的旋窝,早把下去的人旋进了管中,是不可能出来的,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赶快通知南京舟桥旅,快速在虹桥堤148公里处集结,从内抛填石块,同时通知1793旅快速到148公里处抢险,在外再筑一道大堤,以防决堤。”五分钟后,长江水道,被舟桥旅快艇的灯光照得如同白昼,大约又过了五分钟,舟桥旅已经进入抢险现场。向水中抛填块石。这时的刘其山像疯了一般,大喊:“张山,我们的张山还没有上来,你们为什么不救人哪!”水利厅专家张乔生说:“同志,根据我从事抗洪45年的经验,你们的张山已经不可能生还了,他不会被洪水冲走,他就在堤下的管涌洞中,我们谁也无法把他从中救出来。”大量的石料抛入水中,大量的船艇向148公里集结,1793炮旅也来到了这里,在堤外开始筑堤,我们的工商突击队,这时才反应过来,加入抢险的行列。刘其山的脸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站在树丛中拨打着电话,向周天雷汇报抢险现场的情况,他颤抖着说:“张山他埋在了虹桥大堤下了。”周天雷说:“什么,请你说清楚点。”刘其山说:“张山他牺牲了。”周三雷说:“好,我马上过来。”
抢险现场热火朝天,部队的战斗力就是强,很快管涌被堵住,抛填块石仍在进行中,外边的第二道大堤也已见雏形。这时天已经快亮了。
等到天完全亮了,抢险的人们才看清,这是多么壮观的场面,虹桥大堤上人山人海。长江水道虹桥拐弯处,大船小艇,穿梭往来。
两辆面包车正在长江水道大桥上飞奔着。
周天雷带着张山的妻子王亚茹和她的儿子,也正行驶在长江大桥上。
那些车子都奔虹桥堤而来,148公里处,人山人海,但抢险工作却在有条不紊进行着,这时的抢险队员脸上已经没有了任何惊慌,因为抢险工作马上就要结束,雨仍在不停的下,所有参加抢险的人都变成了泥人,只有两只眼睛,还是那么的透明,而此时的刘其山,眼睛都红了,他悲痛地站在雨水中,任凭雨水从上往下淌。我刘其山不是一座山,张山才是一座山,就是脚下的堤。
抢险宣告结束时,省委书记李源朝,来到了虹桥堤。
周天雷也来到了虹桥堤。
舟桥旅官兵整齐地站在大船小艇上,1793炮旅列队站在虹桥堤两旁。工商突击队也整齐地站在管涌处。
省委书记李源潮一行众人走下车来,周天雷王亚茹和她的儿子走下车来。李源潮站在一块高地上,面对大家说:“同志们,解放军官兵们,就在不久之前,我们工商局的一名同志,为了摸清管涌的位置,长眠堤下了,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决定授予张山同志抗洪英雄称号,同时决定改虹桥堤为张山堤,现在全体同志默哀三分钟。”平原静默,只有长江之水在张山堤旁打着旋向东流去。
“同志们,张山同志身前曾是一名海军战士,现在,我宣布舟桥旅的大小船只,汽笛长鸣,以纪念张山英雄。”
汽笛响起,震遏平原大地,穿透雨帘,传向远方。
“同志们,张山同志是平原工商局的光荣和骄傲,洪水仍在肆虐,就在今天长江上游仍在炸坝分洪,就是为了缓解我们平原县的压力,为了抗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同志们要坚持,再坚持。”
张山的妻子和儿子,跪在堤上,哭得昏天黑地。
部队转移了,张山堤岿然屹立。
王亚茹哭着说:“老张,我跟你生活了大半辈子了,最后了,我连看一眼你的机会都没有了,你在哪里,那一道不朽的大堤就是你吗?你走了,我们的日子还怎么过啊,我早就下岗了,你的儿子没考上大学,已经在家几年了,你是我们的天啦!”
周天雷也跪在了大堤上,刘其山和突击队员们跪在了大堤上,他们要最后再听一次张山这位海军战士的心跳。
长江之水滚滚东流,奔腾不息,英雄长眠地下,无声无息。
当毛兵将早饭送到张山堤时,突击队员们,没有一个人吃,刘其山将两个馒头放在大堤上,说:“老哥,你先吃吧。”突击队员们也将馒头放在了大堤上。
周天雷在返回县局的路上,他接到了钱标的电话,钱标急促地说,有重要事情要向他汇报
作者题外话:英雄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