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却力主李密前往游说,这倒不是因为他相信李密能够说服几路藩反王,相反那是不可能完成任务,他根本不抱希望。
他的算盘是试探李密,这也是他一贯的主张。
一探李密的本领,不过失败是肯定的,至少徐世?这么认为。
二探李密的忠心,这才是主要的;是否受到不公待遇后,假装效忠,借机逃跑投奔别的山头。
忠诚比才能重要,是山寨界的所信奉的至理名言;
他的意思,翟让是明白的,这也是二人长期配合建立起来的默契。
翟让同意了。
但这是有条件的同意,既然是去劝降不是打仗,那就用不着派大队军马;只允许他带200名士兵前往,显然是怕李密策反军队另立山头。
李密欣然从命,但也有条件的:
一、 师出有名,瓦岗必须给他一定的头衔和职务,并且级别不能太低,这样才有说服力;并要翟让出具亲笔书信并加盖大印,以消除各位山大王的疑虑。
二、 王伯当熟悉地理,需由他统领军卒陪同前往。
两个条件一提出,翟让、徐世吉、包括王伯当、单雄信在内就明白了李密的意思:
一、有王伯当保护性命无忧,山大王和瓦岗的随从不会加害自己
二、万一无功而返,瓦岗不会拒之门外,因为还有伯当这位虎将,翟让舍不得。
三、王伯当的现身说法,对广大山大王来说是再好不过事实论据。
翟让也不好拒绝,因为李密的理由很正当,无懈可击;于是同意王伯当率部下200名士兵前往;封李密为瓦岗涉外特使,并给与了他军事部副参谋长虚职,(当然副参谋长有好几个,参谋长就是徐世吉)又亲笔书信一封交给李密。
其实这才是李密最想要的结果,哪怕给的是虚职,但是我的级别在那摆着那,山寨开会也好、商议重大决策也罢,我都是要参加的,也就是说给了李密以后一展才华、雄辩瓦岗的长期机会,而且是合乎程序的合法的机会。
一箭三雕。
临行前,翟让还特意拉着王伯当的手嘱咐了几句,生怕王伯当一去不返,至于李密虽然听起来才华一流,但毕竟还没有做出过实质的贡献,山寨眼下最需要的是冲锋陷阵的猛将。
一介书生,随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