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田赤脚抢秋收 大忙吃到红烧肉
作者:秦岭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933

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五日,上午,我起得很晚。\本章节贞操手打 shouda8.coM\外面虽然还在下雨,我们还是去出了工,任务是在田边挖出一条沟来,以便让田里的水能够早点干。

地里很湿,唯独我没有套鞋,我只好穿着球鞋上工。但是,没有多久,一场大雨就把我们淋了回来。

我回到寝室换了衣服,便坐在床上写日记。听见隔壁房间几个人,正在谈论,说到了我调动的事情。对于这种事,人们一般是保密的,怕会有什么意外,看来也真是没有不透风的墙。

下午雨停了,我们连统一到四排去帮栽油菜,我班的任务是四块半长条地。这时的地,都基本在干了,我想,还是不下雨好啊,如果今天是晴天,我们就用不着去做这额外的事情了。现在关于商调函的事,不知小段和杨明圆帮我问得怎样,心里总是不得踏实。

晚上,我在后面周国忠小房间里,坐了很久,谈了许多的事情,包括双抢的万分痛苦,以及现在调动问题的烦恼。

十一月六日,上午又开始了割禾,这也是我的心愿,早完工早点走。田里的水很大,我没有套鞋,只好打着赤脚。冰冷的水,刺骨的难受,我咬咬牙挺着,一会就觉得两脚麻木,失去了感觉。这种情形,与春插前赤脚下田的滋味差不多。

现在既冷得难过,脸面上也很不自在,一方面是自己自作自受,另一方面,还是要怪营里那个姓熊的书记。这家伙也太毒辣了,连我的公函也要压、要拖,到现在还不跟我办,以致我在这里忍受本不该受的痛苦。

我割禾的速度很快,由于用力猛,全身也暖和多了。到后来,我还感觉很热,便脱掉了衣服再干。这个时候,我很想去找一下杨明圆,可总抽不出时间,调动之事仍然浮在那里。

晚上,我拖着缓慢的脚步,来到了八连畜牧排的猪栏,找到了杨明圆。他在这里养猪,刚乘拖拉机从总场回来。在我与他的交谈中,发现找他并不牢靠,他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就不准备再寄希望于他了。

据杨明园说,总场的方主任,今天已坐飞机去了海南岛,联系什么学习育种技术方面的事。

十一月七日上午,我还是打着赤脚下田,收割晚稻。带我们班的三毛副排长,开始是说把昨天剩下的那半块田,在边上割出一条空挡,由于尽是水,便以挖沟来放水;后来,还是叫我们把这半块田的禾,全部给割掉。

于是,我们大家一字排好,一人一稀下田割禾。我和前面的几个人,很快就一稀到头割完,后面几个人,却拖拖拉拉的,还在田里磨磨蹭蹭。

中午,食堂给我们开了荤,是吃红烧猪肉。这么久没有吃过肉,吃起来真是格外的香。食堂的上海知青烧肉,也总喜欢在里面放些五香粉,不过很合我的口味。

下午的天气比较好,经常会有太阳出现。我割的第一稀禾还算较齐,此后的几稀都很乱,好几次都差点落在别人的后面,割得很是紧张。

这块田完工后,我们又在下一块田,一人割了一稀,简直是劳累之极。现在晚稻统共可能割了60多亩吧,虽然已经割倒了,可是还没有收。有的稻子,在田里都已发芽了,没有割的稻子,东倒西歪的,也是如此。

十一月八日,上午是扶禾,我们将近完成了上面田的30亩。现在,我扶禾的速度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手也不会像以前那样的痛。

中午,我饭还在口里,就被叫去了出工。我杠着扁担来到田里,班长分配我去堆禾堆,当时心里很感激。其实堆禾也是相当忙的,累得喘不过气,小肚子处胀痛的很难受,但不管怎样,这项工作总比挑禾要好些。

不多久,禾场上就发生了打架现象。跟我一起堆禾万玉华,与挑禾过来的新知青邓冬儿,两人因口角打起来了,我赶快过去把他们拖开。

本来我也不是很想去拖的,因为邓冬儿一贯不大好,人人讨厌他,现在有个人教训他一下也好。万玉华虽然是个老知青,老是会骂我们新知青做事不好,对我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好处。我只是当时在旁边,不去拖也不大好。

通过几次在禾场堆禾,现在我基本上学会了堆禾堆的技术,其中禾场上,就有一半是我堆的。班里把上面田的禾挑完后,又去收了下面田的11亩。由于人手紧张,禾场上堆禾,又加了个平时管放水的农民陈老二。

中途,食堂的女知青,送了熟红薯来。陈老二子去拿了许多下来,我和万玉华倒没吃几个,都被老二子提回家了。我们两个搞好了上面禾场的禾堆,又到下面禾场堆禾去了。

十一月九日,上午是割禾。晚稻真难割,乱七八糟的,大家的速度也慢,很多人又割到了手。这个半天,我们约割了12 亩的禾,还留了些在田里没有割完。

下午,我们是扶禾、挑禾。开始我扶禾的速度还很快,可到快扶完禾的时候,速度倒慢下来了,食指和大拇指,这两个指头十分难受。

班长的女朋友、南昌知青余志红,说我扶禾还是没有扶对,弄得我又有些糊涂。就是从这时开始,我的手痛得更加厉害,已经肿起来了。

为什么他们的手就不会痛呢?我的手怎么又痛起来了呢?我真还是有些怕扶禾了。挑禾倒不觉得很累,这晚稻也轻多了,比起在禾场堆禾还是要舒服些。

食堂的那位上海胖女知青,又送了红薯和开水来。水送得太少,我们后过来的没有喝到,红薯吃得差不多,大家基本上够了。

下午收的这块田是15亩,每人平均约挑了5担左右。有些老知青,挑得好的,装得很高,扁担是从中间插进去的。

现在估计,在下面的田里,没有收割的晚稻,还仅只有六、七十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