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词牌名《一斛珠》与画眉
作者:嗟余听鼓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68

初看这个标题,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唐玄宗却把它们硬生生的拉上了关系。

据考证,画眉之风起于战国,《楚辞?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青色直黛,美目?只。”。这两句诗都是说用青黑色颜料即黛画眉。汉朝王逸考证《大招》为屈原作品,而屈原是战国时期的人。

当时妇女画眉很简单,是用柳枝烧焦后涂在眉毛上。古代妇女画眉所用的材料,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等。

画眉到了唐朝达到了最高峰,特别到了唐玄宗李隆基这位*天子时代,继承、发展了前代画眉的式样,使画眉更加丰富多彩。唐朝张泌《妆楼记》记载:“安史之乱时,唐明皇怆惶逃跑,在逃往四川的路上,令画工作《十眉图》,横云、斜月是其中的两种名称。”但明朝杨慎在《丹铅续录?十眉图》中只有横云眉,而没有斜月眉的说法:“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还烟眉,又名涵烟眉;九曰横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

唐张祜《集灵台》: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讲的是唐玄宗与他所宠爱的姨姐姐得暧昧故事,成为历史上偷情的经典。而事实上,唐玄宗与画眉的著名故事却不是这个。

据曹邺小说《梅妃传》载,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的宠妃江采苹(生年不详,卒于765年)福建莆田人,才貌兼备。[手打吧,就把它译成德文,登载在自己出版的《艺术与古代》杂志第6期上。郁达夫在《闽游滴沥》中亦说:“福建美人之在历史上著名的,当然要首推和杨贵妃争宠的梅妃。”1962年,郭沫若先生到福建考察时,曾作有《途次莆田》诗:“梅妃生里传犹在,浃祭研田有孑遗。”梅妃作为历史名人已被载入《中国名人名胜大辞典》中。相传莆田县黄石乡江东村是梅妃故里,现在该村有浦口宫(梅妃宫)、鹅?(dòu,脖子)、抬头石“梅妃故里”石刻等有关梅妃的古迹和传说,《江氏族谱》记载梅妃的父亲江仲逊是该村江氏第11代孙。如今人们还很想念1000多年前这位奇女子,称她为“祖姑皇妃”。

而历史上男人为女人画眉的故事,要首推西汉的张敞。据《汉书?张敞传》记载:长安市长(京兆尹)张敞上班回家后,经常为老婆画眉。以至于当时首都长安流传“张市长所画的眉毛式样最妩媚动人,也最*”。有一个与张市长有过节的官员听说后,就向皇帝老儿打了一个小报告。皇帝就问他是怎么一回事。他回答说:“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对这样合情合理的解颐妙语,皇帝老儿当然也一笑了之。

但元朝邵亨贞就没这么幸运了。他学张敞画眉,谁知他老婆要求太高,把黛画得多了一点,她嫌太浓,傅粉薄了一点,她惊呼太浅了,把他搞得左右为难。于是,他填了一首《沁园春?美人眉》以自嘲:

巧斗弯环,纤凝妩媚,明妆未收。似江亭晓玩,遥山拂翠,宫帘暮卷,新月横钩。埽黛嫌浓,涂铅讶浅,能画张郎不自由。伤春倦,为皱多无力,翻作娇羞。 填来不满横秋。料着得人间多少愁。记鱼笺缄启,背人偷敛,雁钿胶并,运指轻揉。有喜先占,长颦难效,柳叶轻黄今在否。双尖锁,试临鸾一展,依旧*。

然而,眉毛终究是奢侈品,它的重要性就来自于文化。由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们完全找得到相反的例证。有不少人类群体并不要眉毛。在亚马逊热带雨林中,很多部落便认为眉毛难看,拔得光光,连眼睫毛也在扫除之列。乔叟时代的英格兰时女郎拔除眉毛,留下毫不修饰的两条眉脊。意大利也有这样的时代,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世人都被这位没有眉毛的少妇的美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