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消息都传到了我念书的南京国子监,到处都能听见愤青们慷慨激昂的议论。一些在南京的大官们见崇祯皇帝已经去见了祖宗,便拥立了崇祯皇帝的堂兄在南京当了皇帝,被外人称为弘光政权。明朝的北京司令部算是彻底被敌人给占领了,南中国开始又成了明朝公民眼中的圣地,在历史上占了一段地位的“南明”时期正式开始了。
我依旧在国子监里苦心读书,只是不断有四处兵祸的消息传来,到处都是死人、清军占领的消息。
弘光政权里云集了一批和清军誓不两立的猛人,像史可法、左良玉,也掺和了不少贪生怕死,一心只想着升官发财、纸醉金迷的庸碌之人,像马士英、阮大钺等人。
清兵的攻势越来越紧,已经都快要到长江了,南京城里依旧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我虽然此时的身份只不过是一名国子监的监生,但对此却深恶痛绝,在读书之余,写了一副对联,以求自勉:“养心莫善寡欲,至爱无如读书。”我虽然参与不了朝政,无法做出什么,但是我要以我的行动,在南京城里,还有一个我,对这些当官的予以鄙视。
明朝灭亡的节奏好象难以阻挡,在崇祯皇帝驾崩之后,南京城里的好多人好象还没有看到生死存亡的紧迫性,麻木不仁,勾心斗角,在南京这块巴掌大的场面上争执不休,直到有一天,他们抬起头,才看见清兵已经在江边贮备船只,马上就要打过来了!
南京城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我的国子监母校也已经无人管理,我不得不提前毕业。一看天下大乱,我又无处可去,只好回到福建家里,和父母团聚。
我爹对天下大乱忧心忡忡,不过他的地盘东南沿海和浙江、福建、广东等地1没有什么异常,所以我爹虽然叹息明朝的国运风雨飘摇,但是他也是鞭长莫及。
1645年,那个捣乱分子、不安定因素李自成终于被杀了,那一群乌合之众在清军和吴三桂的追杀下纷纷不是被杀就是逃散,天下只剩下了两股势力,一股就是清军及其走狗,另一股就是他们的敌人,所有反对清军的,包括像我这样对明朝忠心耿耿,也包括那些开始的捣乱分子,后来被清军打得溃不成军,最后看独立建国无望,又和拥护明朝的势力搞统一战线的那么一些人,像原来张献忠的部下李定国等。
大清朝的军队打仗还真有两下子,干掉李自成之后,6月份,他们就跨过长江,打进了南京城。弘光政权里的那些大臣苦苦经营的长江防线彻底坍塌了。
马士英和阮大钺这些人在弘光朝廷里飞扬跋扈,玩弄权术,如今没有大树了,自然也就没办法凉快了!马士英在清军的追击下逃到了浙江天台山中,不料却被家丁绑住,交给了清军,结果被清军给剥了皮,填上草,插在大路上,成了稻草人。
而阮大钺在投降清军后,不顾自己60多岁的高龄,铁了心要为清军服务到底,拿出比在弘光朝廷时几百倍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鹤发童颜,依旧精神焕发,充当马前卒,带着清军攻打福建时,死不服老,为向清军中的贝勒显示忠心,和青壮年士兵搞爬山比赛,结果累死在路上。据说他死的时候城里人逃的一干二净,连具棺材板都找不到,后来好不容易给找了几块门板凑合,却是已经身躯腐烂不堪,蛆虫遍生,只剩下一副骨架了。既然早知道如此,还不如当个老百姓,为何要祸国殃民,快死也要投降,还如此卖力当汉奸,落得如此下场呢!
那位我所敬佩的史可法,也在清军南下时,坚守扬州,孤军奋战,结果城破身亡。这位忠贞人士因为给清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结果清军恼羞成怒,攻克扬州后实行了10天三光政策,据人统计,杀了大约80万扬州老百姓。
虽然我对弘光朝廷中的一些人并没有什么太深的感情,但是对清军在扬州进行的大屠杀却是意外的反感和厌恶,我不知道这些满州人是精神病患者还是禽兽,竟会如此对待一座城池里的无辜平民?于是我又得出了一个结论:这群清军,也就是满州人,根本就不是人!对这些人,只能奋起抗争,把他们全部送到地下,才是他们应得的命运。
南京城里的弘光皇帝最后也被清军俘虏,送到北京后被杀,弘光政权彻底被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