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漳州、泉州之战(4)
作者:缥缈儿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89

胜利的喜讯有时侯让人防不胜防,接二连三的就直冲我的脑门砸,我正在踌躇满志的准备下一场从清军手里抢地盘的计划,忽然接到信息,海澄守将也打算弃暗投明,欢迎我前往接收。

我前面说过海澄,这里以前是明朝禁海政策刚解禁以后的唯一进出口码头,也是漳州地面上最富饶,最繁华,军事设施最为先进的地方。如今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这一块地方,简直不亚于天上掉馅饼。

海澄的守将以前曾经参加过杨名高对我的攻击,对这次投奔光明后的前途,多少有些担心,我把革命不分先后的道理说给他派来的谈判代表,要他转告他的领导。果然没两天,海澄那边就传信过来,要我随时过去进行接收。

我命令手下军队休养几天后,于1652年的正月,从厦门岛扬帆启航,向海澄赶去。海澄港的水位比较浅,我正打算靠近陆地后,从陆地上行军至海澄城里。哪料到吉人自有天象,当天晚上竟然潮水猛涨,我乘的战船竟然毫不费力的沿着港口驶进了海澄,这简直是好几年都难有的奇观。

海澄的守将听说我率船队前来,马上张灯结彩,欢迎我进入海澄,并宣布海澄又重新回到了大明的怀抱。@本章节孤独手打 www.ShouDa8.Com@海澄是厦门岛的前沿,并且是良好的进出口码头,拥有这样一个地方,不论从经济角度还是军事角度,都是对我从事的反清事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出于对相关同志的表彰,我隆重开会庆祝,并向参与起义的海澄将士进行了相应的奖励,然后加固城防,将它建成拱卫厦门岛的钢铁长城,也完成了对漳州城的三面包围。

清军连战连败的消息引起了满清的紧张和慌乱,这下子北京城里的那个满清头头顺治也慌了,连忙下旨让闽浙总督陈锦亲自率兵来和我过过招。

陈锦刚一过来,就调集各路兵马,向我火急火辣的冲来。我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他调集各路兵马,我也就调集各路兵马,将诏安、漳浦、海澄、平和这些解放区的部下集合起来,分路迎敌,然后我亲自带领大军屯扎于江东,而陈锦也来到了牛蹄山安营扎寨,和我相距不过5里,看来我们都摆开阵势,准备大干一场了。

陈锦的大脑和那位王邦俊、杨名高怎么看都好像是一个流水线上安排生产出来的一样,打起仗来都仿佛遵循着一个僵硬的公式,放开马直冲,然后被我用伏兵围住,经受了一通猛砍后,再丢盔弃甲,狼狈逃回。我再猛追猛砍,送上十几里路之后,再清点战场,在回来的路上捎带着打扫一番,满载清军馈赠的物资回营。说老实话,我对清军这种打法太没兴趣了,怎么他们虽然不住换人,却怎么总是这老一套呢?难道清军将领的培训教材上就是这么指导打仗的吗?

陈锦被打得抱头鼠窜回去之后,先前的那点良好的自我感觉顿时消失殆尽,颜面扫地,不知道应该怎么向他的顺治老板交代,烦躁不堪。

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最好什么都别干,因为这个时候干什么都会出错,危害也最大,所以什么都不干才是最好的选择。可是陈锦却不能这样,这个一品大员就因为做错了一件小事,结果丢了性命。

陈锦有一个跟前的奴仆,在这个不太怎么祥和的环境下,给陈锦伺候吃饭时,结果陈锦因为饭菜味道不如意而突然大发怒火,情绪夸张,将这位无辜的奴仆吊在房梁上用鞭子猛抽了一顿,打得这位奴仆满身是伤。

就像《出师表》中诸葛亮所说的那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陈锦这位一品大员就因为胡乱拿奴仆出气,结果惹祸上身。那位奴仆也不是个忍气吞声的善茬,白白受此毒手,一时咽不下这口恶气,竟然偷偷的在晚上携带利刃闯进陈锦的卧室,干了一桩凶杀案,将这位领导的脑袋给割了下来,到我的营帐来请功。

胡乱发脾气看来危害实在太大了!这位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就因为这一点小小的过失,既没有因公殉职,死于战场,也没有因为坚持什么信仰,死于政敌*,就这么糊里糊涂的送了命,实在是有些太亏。

我对这位奴仆所提供的帮助虽然十分感谢,可是这家伙就因为领导的一点小小过失而割了领导的脑袋,实在是有些太过于残忍。领导做事过分,但也罪不至死,再说他本来有一天兴许还会心生悔意呢,这一刀却结果了他人性命,实在不应该去提倡。

要是每一个部下都因为上司的一点过失而割他的脑袋的话,这么一大摊子事务还怎么去管理?出于维护军纪的需要,我最终决定还是将这位奴仆就地正法。一来我这里没办法给这种人安排差事,二来的确我不能去鼓励他的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