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三 赏中秋行刺得佳音
作者:周宗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74

一百一十三 赏中秋行刺得佳音

书中第七十五回写宁府快过中秋节了,准备了分派的西瓜月饼,贾珍交代由尤氏分送,又约尤氏吃晚饭。这其间让佩凤给尤氏传话,往返三四次。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写得这么繁杂?贾珍和尤氏是日常夫妻,为什么这天定要辞掉众人单独和尤氏吃酒,并且尤氏还说到“还席”?一个问“出不出门”?一个答“不愿出门”。如果这中间没有什么暗示的话,曹雪芹是不会浪费笔墨的。原来这是曹雪芹在写皇宫的秦可卿(竺香玉、元妃、吕四娘、黛玉)毒杀或刺杀雍正成功潜逃回贾府,贾珍与其庆功和叙旧。当然不能明说竺香玉、吕四娘、秦可卿等,就把竺氏或尤媳谐音在了尤氏身上,这可从她们的话中之话分析出来:

尤氏在外面悄悄的啐了一口,骂道:"你听听,这一起子没廉耻的小挨刀的,才丢了脑袋骨子(暗示雍正被刺),就胡嚼毛了。再攮丧下黄汤去,还不知出些什么来呢。"一面说,一面便进去卸妆安歇。至四更时,贾珍方散,往佩凤房里去了。(佩凤谐陪凤、配凤,下面的内容中佩凤反复出现就是为了告诉阅者在这一节里讲的就是贾珍陪从皇宫飞回贾府的“凤”――秦可卿――曹雪芹之于竺香玉;胤?之于吕四娘。提前专门交待贾珍陪凤进了房,“配”――也有男女合卺的意思。)

次日起来, 就有人回西瓜(西瓜二字相切之音与“佳”近,曹雪芹在此主要取西瓜的切音,西瓜不是贵重物品,上不了贾府的筵席,更不会用来馈赠。)月饼(切:音。西瓜月饼――佳音――刺雍正成功的喜讯。)都全了(都传了――佳音都传了。书中多处暗示雍正是在中秋之夜被刺的,但在十四日就传出刺雍成功似乎有矛盾。曹雪芹的暗示是需要附着在一牍的某些情节上的,时间顺序上有时可能会为暗示的需要让路。另外,如果是竺香玉毒杀雍正,皇宫一时弄不清死因,竺香玉还有回曹府的可能,但她也不可能在雍正的死日出宫;如果是秦可卿的影子吕四娘刺杀了雍正,贾府也逃脱不了干系,也不可能有秦可卿回府庆功叙旧以及贾府用雍正头祭宗祠之说。只有吕四娘飞檐走壁,仗剑入宫,强取雍正首级然后潜逃才可能有此一幕。看来所有这些情节上的设计用曹雪芹的话说是“应个景儿”,不必深究的),只待分派送人。贾珍吩咐佩凤道:"你请你奶奶看着送罢, 我还有别的事呢。"佩凤答应去了,回了尤氏(竺氏或尤媳――竺香玉或尤氏儿媳。秦可卿是尤氏儿媳,也代指吕四娘、元春),尤氏(竺氏或尤媳)只得一一分派遣人送去。一时佩凤又来说:"爷问奶奶,今儿出门不出(因是逃犯,不敢出门)?说咱们是孝家,明儿十五过不得节 ,今儿晚上倒好,可以大家吃些瓜饼酒(佳音酒。七十五回回目:赏中秋新词得佳谶――赏中秋行刺得佳音)应个景儿(淫个尽儿――贾珍向秦可卿――曹雪芹向竺香玉求欢的代词)。" 尤氏(竺氏或尤媳)道:"我倒不愿出门呢(因是逃犯,不敢出门)。那边珠大奶奶又病了, 凤丫头又睡倒了,我再不过去,越发没个人了。况且又不得闲(捕得险――追查紧急),应什么景儿。"佩凤道:"爷说了,今儿已辞了众人(单独陪秦可卿),直等十六才来呢,好歹定要(口气坚决)请奶奶吃酒的。 "尤氏(竺氏或尤媳)笑道:"请我,我没的还席。"(仓促出逃,当然无法还席)佩凤笑着去了,一时又来笑道:"爷说,连晚饭也请奶奶吃, 好歹早些回来,叫我跟了奶奶去呢(“我跟了奶奶去”暗示我――佩凤和文中的尤氏是一人)。"尤氏(竺氏或尤媳)道:"这样,早饭吃什么?快些吃了,我好走。 "(想快点走)佩凤道:"爷说早饭在外头吃,请奶奶自己吃罢。"尤氏(竺氏或尤媳)问道:"今日外头有谁?" 佩凤道:"听见说外头有两个南京新来的,倒不知是谁。"说话之间,贾蓉之妻也梳妆了来见过。 少时摆上饭来,尤氏(此处是真尤氏)在上,贾蓉之妻在下相陪(秦可卿在中间),婆媳二人吃毕饭。尤氏(竺氏或尤媳)便换了衣服,仍过荣府来,至晚方回去。 (秦可卿原也是贾蓉之妻,特点明提醒,也可以说是秦可卿梳妆后与尤氏见面,吃饭、换衣、去荣府后方走)

果然贾珍煮(竺――香玉)了一口猪(竺。也在说吕,吕是两个口,这里先说一个,接着又说一腔羊,腔也是口), 烧(捎――贾珍陪凤的情节主要暗示曹雪芹陪出宫后的竺香玉,捎带也说胤?幽会吕四娘。不光这里如此,许多地方都是一人多指)了一腔羊(腔也是口),余者桌菜及果品之类,不可胜记(既是幽会,也是庆功),就在会芳园丛绿堂中,屏开孔雀,褥设芙蓉,带领妻子姬妾。先饭后酒,开怀赏月作乐。将一更时分 , 真是风清月朗,上下如银。贾珍因要行令,尤氏(竺氏或尤媳)便叫佩凤等四个人也都入席,饮了一回。贾珍有了几分酒,益发高兴,便命取了一竿紫竹箫来,命佩凤吹箫,文花唱曲,喉清嗓嫩,真令人魄醉魂飞。唱罢复又行令(此处一段主要讲曹竺二人床上之事,在“陪凤吹箫”一章中有专门分析)。

这是在讲二牍的故事,这里的贾珍和秦可卿都已不是一牍里的贾珍和秦可卿了,他们隐指的是曹雪芹之于竺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