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瞧这一堆人(2)
作者:徒步过客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096

他的反应比较快,思路敏捷,只要他擅长的他都能够谈上一些,甚至还会炫耀他的经历。因此我的感觉是,他有点像熟读古文的中学生在向他的同学卖弄他的文言文知识,很不成熟。为了考察面试者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征,我还提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这类问题通常不会有准确答案,却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我问:“谈谈你过去在大学里的社团活动,有没有什么印象特别深的?”我只是想了解他从事团队活动的经验,目前的学校教育只培养个人应对读书和考试的能力,但是,团队合作在我们的教育中却被放在次要地位,可能是学校的教育方向出现了问题。

他很得意的告诉我:“大一的时候,参加过学生会文学社,计算机小组,后来觉得他们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中途退出了,大多数时间都忙于学习,考各种证书,没有太多空闲的时间。”

他的回答,我并不感觉意外,因为我在读大学时也没有参加过社团活动。但是让我感觉意外的是他的退出原因是觉得参加活动没有前途,所以我很想知道怎么做才是有前途。

“社团活动没有太实质性的内容,而且,我的父母希望我能多考点证书,今后好找份好工作。”他的回答让我比较失望,姑且不论回答本身过于简单轻率,更成问题的是他让我觉得他非常依赖父母的意见,不够独立,如果他能够把父母省略掉或许我会满意一些。

“那好,我有另外一个问题,如果你的老师正在为某公司做一个项目,比如写一个分析报告,他预期在报告中印证他本人的一个观点,但作为助手的你,在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研究后发现,如果继续分析下去,你不但不会得到他想要的结果,而且还会得出和他相反的结论,时间非常紧急,你的老师必须作出决定。这时候,你会怎么做?”我主要是想重点考察他的应变能力和成熟度。

他挠了挠头,把原本不是很整齐的头发弄得更乱。

“我直接告诉他结果是什么,不可以再做下去。”

“就这样吗?”

“就这样,很简单。”

我无话可说,这可能是一种很直观的思考方法,就像学生在课堂上直接指出老师的错误一样。但是他可能从没有考虑过,如果就是这样简单,那他的老师该如何继续结束这个项目呢?

总的来说,B这位候选人,心理年龄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小很多,人事部的意见和我一样。尽管他有他的长处,但我还是担心他无法承担我们这边工作的强大压力。最终,他也被淘汰掉了。

现在很多企业都希望能够招到适应阶段短,学习能力强,沟通和合作能力突出的人选,而且上司更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得力的助手,而得力的助手体现在哪里呢,思想成熟,在关键的时候能够和自己共渡难关,能够为自己分忧解难的人选,给E提出的问题虽然是个假设的问题,但是他如果能够从一个助手的角度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指出问题的话,他的答案尽管不是很完美,但至少会让面试官认为,他本人只是暂时还没有太多这方面的经验,但是还是一个可塑之材。因此在面试中,应该抓住这样的问题,开动脑筋,这的确是一个很容易为自己加分的问题。

☆ 你了解你所申请的职位吗?

第三位面试者C先生已经是职场老人了。他工作了近6年,有着国营同行业公司不错的资历,之前一直负责分析和协调方面的工作,和我们要招聘的职务要求比较接近。他简历比较清晰,大学毕业以后一直都现在这家国营公司工作,所以工作经历也比较简单,简历一共两页,一页中文,一页英文,一目了然,所以印象反倒比较深刻。

先生在面试以前已经给我留下了一个不错的印象。整个面试程序还是和往常一样进行。双方互相简单介绍后,C开始介绍自己的经历,总体上讲,两分钟的时间里,C显的比较拘谨,不够自然。在随后的沟通中,总是觉得C的思维方式比较被动,性格比较内敛。

我问他,“在原先公司,负责协调具体项目的过程中,你一般会采取什么行动或措施达成你事先设定的协调沟通的目的?是否可以举例说明?”因为我们要找的类型,是要在部门内部起到骨干的作用,因此对内对外的沟通协调能力都会比较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