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局结束之后,靳凡紧着的一颗心才放松下来,这场仗打得不错,这个结果想必潘洪亮也会满意的。{Www。Shouda8.Com 首发 手.打/吧}这次的胜利弥补了靳凡上次在王哥那里金钱上的损失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坑洞被填满了,他觉得自己又重新回到了德州扑克的舞台上,虽然这次最大的“角儿”是乐钧而不是他,但是至少有束聚光灯打在他的身上,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喜悦。他在自己的小小胜利中陶醉着,不知不觉中乐钧走了过来,“哥们,牌打的不错啊,哪儿学的?”
靳凡回过神,给了乐钧一个友好的表情,回答到:“温哥华,打过几年。”
“哦,我之前也在国外,LA。”
“好地方”
“你挺聪明,找机会离开我上家啊,哈哈”乐钧已经看穿了靳凡的小心思。
靳凡苦笑了下,“我可不想再坐你下家了。哈哈”趁着这个机会,靳凡小拍了下乐钧的马屁,看起来乐钧还是挺高兴和靳凡打这个交道的。
“留个电话吧,以后打牌叫你,也介绍些牌友给你认识。”
俩人互相留了个电话,随后大家便陆续续地离开了。
靳凡给这次牌局上的几个人塑造了一个形象放在自己的大脑记忆库中,以备日后随时调用,他们这些打德州扑克的人,基本上个个都是背景深厚、家财万贯的投资家、企业家,而这一次,尤以这个名叫乐钧的名企接班人和那个叫徐金梁的煤老板格外显眼。
那个公子哥乐钧,很聪明,牌桌上察言观色的技巧他是了解的,对于对手的心理活动的揣测特也是掌握一二的,这种有思想、会动脑子的富二代往往是难能可贵的。
相对而言,乐钧虽然有些自负,却并没有让靳凡厌烦,而牌桌上另一个让靳凡印象深刻的那个煤老板徐金梁可就不太一样了,他的嚣张和跋扈一开始就令靳凡心生厌恶,这种人就应该给他来个下马威,挫挫他的锐气,因此在牌桌上,靳凡对他是毫不留情,也就有了刚才靳凡和徐金梁的那场对弈。
这是第一次靳凡与这一伙人打牌,他不愿过多的显山露水,仅仅是小试身手,便在牌桌上赢了不少,不仅能还了潘洪亮给的本钱,按照之前说的50%的分红,他还净赚了30多万,也就是说,这一晚上,靳凡就收入了60万,相对于卖广告来说,简直是天差地别。
而当靳凡找到潘洪亮把最后的战绩告诉他之后,潘洪亮脸上的笑容一直没消退过。能看得出来潘洪亮给靳凡的这份答卷打出来很高的分数。
潘洪亮主动对靳凡说:“这钱你就别给我了,先放在你那里吧,反正我这里也派不上什么太大的用场。”
靳凡回答:“谢谢潘总,我现在手上的这点资金也够用了,不用您的钱了。您已经很帮我了。不过您放心,以后托我办的事我还是一样会尽力帮您办的。”
潘洪亮听了之后,一再强调不是怕靳凡以后不帮他,只是一种友情的外借。
靳凡还是坚持不要,说:“那要不这样吧,我需要钱的话再跟您说,这次这钱您先拿回去。就当先帮我存着。”
“嗯,有时间你就多跟他们打打牌吧,相对于卖广告来说,我看你更适合活跃在牌桌上,哈哈。”潘洪亮像是一个将军带出来的优秀士兵,这是一种表扬。
“嗯,那个叫乐钧的,我们已经互留了电话。”靳凡这句话是对自己战绩的补充。
“好的,那以后我有需要你帮我去圆场的时候我会跟你讲,你帮我跟他们打好这个交道。你多认识一些人,对你也有帮助。”
靳凡听完了潘洪亮说完这句话,之前横在心里的那个问号渐渐被拉直了,看来这就是潘洪亮为他提供资金,让他去打牌的答案了――靳凡只是潘洪亮找来帮助他社交的工具。
一开始的时候,靳凡的牌局并不是那么多,他广告公司的工作还能在闲暇的时间去跑跑,不过此时的他已经逐渐把手里的业务和客户过度给了姜宇航,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他就准备辞去广告公司的这个工作了。
就在潘洪亮把靳凡带进了打德州扑克的这个圈子之后,靳凡很争气地抓住了这个突破口,在牌桌上展开了自己埋藏许久的触角。凭着牌技,靳凡过关斩将,鲜逢敌手。
后来乐钧联系靳凡去参加的牌局都是有头有脸的人才能上桌的,他们不是有着牛逼的资金,就是着牛逼的后台,这种牌局就是一桌子的牛逼人士在打牌。而潘洪亮给靳凡的那点资金,在这里算不上牛逼,他上桌的资本就是自己高超的牌技。在靳凡打进这个圈子之前,乐钧一直是牌桌上的赢家,但是靳凡并没有跟乐钧针锋相对,因为聪明的人都知道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对自己的未来肯定是有帮助的,更何况是乐钧和靳凡这样一对互相欣赏的人,所以,牌桌上大部分的大赢家桂冠还是被乐钧所摘去。
此后,京城里一些颇为知名的德州扑克牌局中,多了一个年轻帅气的身影,一个名字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提起――Snake。
随着参与的牌局越来越多,靳凡又从那种市井小民跃然而成上层社会人士。靳凡在这个圈子混的已经相当熟络了,他虽然是靠着潘洪亮的资金起家的,但是后来凭借自己的实力也积攒了不少的资金,以至于后来潘洪亮就没有再给靳凡资金,靳凡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去打牌了,可以说,牌桌上潘洪亮的位置,现在已经被靳凡取代了。
曾经最困难的那段时期,靳凡的生活就像一个典型的宅男,闲暇时间只是待在家里看看论坛,打打牌,跟外界的接触都很少,很多的心事压得他没有心思去娱乐,他只是一个人抽烟、喝酒让自己慢慢沉淀,慢慢平静。
其实像靳凡这样的80年代生人,都在年轻的时候经历过这么一段无力回天的过程,没赶上公费上学,也没赶上就业分配,还没赶上国家经济大发展的时候自己去下海,因为你那时候还是个胡同里到处乱窜的孩子,总之就是一个社会的倒霉蛋。好不容易花了10多年,花了好多钱读出来个文凭,找工作才发现自己的优势只是比农民工兄弟能多说出来一句xxx学校毕业。在这个人山人海的首都北京,辛辛苦苦拿到的微不足道的工资在房子、车子、媳妇面前只能算是恒河沙数,那些一出生嘴里就喊着金钥匙的富二代们没有经历过这些,他们就不会知道一个人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翻身,去攀登是多么的艰辛,他们花着爸妈赚来的钱,就被冠以“富二代”之名,而那些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的人往往会被人称为“啃老族”,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情,却又无奈。靳凡算是两边都曾经涉足过――他是曾经的富二代,有幸在很小的时候就移民到了加拿大,但是很不幸的是家道中落,一个富二代回到了家乡,要为自己的衣食住行努力赚钱。所以他有着富二代的那种见识,也有着平凡80后的那种经历,以至于现在的他最能理解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微妙关系。
其实生存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即便是雷锋那样的代表性人物,也是有着自私的一面,只不过他的自私不是表现在**裸的物质需求上,而是在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上,因为那种帮助别人的的满足感正是他精神上所渴望的,换句话说,这与有钱人要吃鲍鱼鱼翅,用PRADA、LV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不同的是雷锋需求的是精神,别人需求的是物质。
人们往往狭义地理解“自私”,同时也在狭义地定义无私,一个人的精神需求在大于物质需求的时候,就会想去做一些普罗大众认为正确的、自己认为别人需要的那些无私的好事,就像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这两位世界上最不缺钱的人现在致力于慈善事业,大多数报道都是表扬他们对社会的回报,这是他们一种社会价值的表现,他们热衷于此也是因为能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就像是被光照射着的月亮,人们都觉得很美好,但是没有人会注意到还有没有被光照射到的另一面,这有这两部分组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月亮。从这个角度说,这种光天化日之下的无私,其实背后就是自我的自私。
而中国国情下的富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巴菲特和比尔盖茨一样,很多人还停留在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而努力赚钱的层面上,毕竟很多人都是靠着权力寻租或者机会等因素而暴富,但是能够一夜暴富的只有金钱数量上的增加,没听说过什么人的知识和素质也在一夜之间暴富起来,因此很大一部分富人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没能达到同一水平,更谈不上要让他们精神需求大于物质需求了。这一部分人就把自己的物质需求放大化,来填补他们精神需求上的空白,于是,人们就看到了暴发户现象,看到了只买最贵不买最好的炫富一族。
当这种富有的状态持续下去,到了他们的儿子辈或者孙子辈这种现象就会得到缓解,因为他们从小的生活环境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这种物质上的需求就会渐渐淡化,相应的,精神上的需求就会更加强烈,让富二代不再是一种含有贬义色彩的词语,这才是富人应有的一种状态。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精神上的支持固然还总要,但是点击率和推荐数更能体现你们的热情,也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那就拜托多推荐推荐吧,小女子在此先行谢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