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这货不是机甲!
作者:大明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681

宇宙中有许许多多的极端环境,比如中子星就是其中之一。

有这样一颗中子星,它直径仅20公里,但表面的引力却等于地球上的670亿倍,磁场是地球的1万亿倍,表面温度达到8000多摄氏度。

在这个其实就是一颗超级巨大的‘原子’的表面,生存着一种强悍到难以理解的生物。这些生命体是由‘简并核物质’构成。也就是原子外部的电子都被挤压到原子核里去,所有原子都十分紧密地靠在一起,形成超密物质。

中子星上的生物身高约半毫米,直径约半厘米,体重却有70公斤。与大多数生物不同,他们的新陈代谢是基于核反应而非化学反应,因此一切变化(包括生老病死和思维)的速率都比人类(生物电传播信息)快100万倍!

这种生物太夸张了。。。不太能接受。。。

化学中有‘同分异构’的说法,也就是相同的分子式,但结构不同(有两种:碳联异构,位置异构)。当这样的想法与生物学结合起来,也就是从生物化学的角度去思考:生命的种类。。。

生物化学研究的是蛋白质结构与活性。。。而化学生物学研究的却是---控制(干扰与调节)!

伟大的人类基因组工程让我们有了新的**---当我们破解所有的蛋白质作用的秘密之后,我们是否有可能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几万种蛋白质中我们只了解到几百种。)

蛋白质这种活性大分子是我们生命的基础,占我们身体重量的16%强。。。但是,不管我们身体里的蛋白质有多少种,它都是由20多种氨基酸按照不同比例组合而成。人类进化依照级联式发展模式(前面章节有过介绍),这让我们满怀着希望,认定可以通过‘化学’掌握‘生物学’。。。

------------

“李阳。”

“到!”

“你的成绩不合格,站到队尾去。”

“是!”

李阳板着脸对教官行了个军礼,目不斜视的转身走到队尾。他对身边不时响起的嬉笑声置若罔闻,他的女友也在队伍里担忧的望着他。

这一对年轻的情侣,刚刚从高中毕业。还没来得及看看自己的高考成绩,就被告知必须参加一年的军训。不管是直接工作还是继续学习,都必须接受据说是在未来太空中不可缺少的训练。

而所谓的太空军训就是训练使用‘第一代机甲’,其实是人体机械外延设备。

抛开一切在‘物理’基础上的考虑,只从‘生物’角度分析,机甲这玩意还是很吸引人类的。至少很吸引类似李阳这样的年轻人。仅仅是想象中,能开动某个型号的机甲在太空中飞行,就让李阳激情澎湃。

但是。。。但是。。。但是。。。除了头盔的外观还有点现代的流线型,其余的部分看上去为什么那么像中世纪的骑士铠甲呢?传动部分呢?链接部的关节呢?至少也要有个喷口提供动力啊?!

好吧,什么都没有就算了。更让李阳郁闷的是,他是‘穿’上机甲,而不是进入机甲。。。***,好歹给个驾驶舱吧?!

第一代符合太空环境要求的人体机甲,设计的目的很简单:增加人类在太空环境下的活动能力,并且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加装一定武器使之成为太空中最小的战斗单位。

只不过,这个最小。。。还真太小了。尺寸只比一个成年人大一点,只有大约2米5高。。。宽也是2米5。。。这是谁设计的啊?这整个就一方块嘛!

第一代人形机械外延设备的名称就叫:方块。(第二代难不成叫梅花?或者红桃?)

整个设备并没有外壳,只在有人驾驶的情况下才加装电磁双层护甲与配套的能源。这种新材料制作的护甲能让人类在太空中停留超过12小时,不受到辐射的影响。在金属层之间生成的电磁层能够抵御绝大多数携带各种能量的粒子冲击,人只需要穿戴轻薄的绝源服而不是过去那种笨重的宇航服。

人可以驾驶超音速飞机,但人不能背着飞机上的发动机就上天。即使不在意重量,也有一个对速度承受能力的极限。很多实验已经证明,在极高速下任何急停急转,或者忽然加速到很高的程度,人体会有许多不良反应。从大脑充血,血压升高到失去意识,呕吐,肋骨断裂,视网膜脱落,表皮渗血(大量的毛细血管破裂的结果)。。。随便那一种,都会在太空中要了你的命。

‘方块’在动力上很保守,只按部就班的加装了50个喷嘴,依旧选择的喷射气体获得转向,目前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太空中无法使用任何‘液压设备’或者‘润滑剂’之类的东西。当直面阳光时会太热,所有这类的玩意会全部气化。背对阳光又太冷,结果全部固化。。。这还不算在短短5~8秒,温度就会从-150°~250°上升到200°以上,甚至能达到400°。

‘方块’上的替代品只是单纯的塑性材料,这种新材料有很大的缺陷。或者抗压,但不能过度弯曲否则会断裂。想要随意弯曲,又不能承受过大的冲击力。在太空中,任何方位都有可能是受力点(没有上下,左右,前后的分别),所以对于抗压的考虑超过了灵活。

种种考量导致第一代人形机器看上去不像‘人’。。。除非未来获得了新的材料或者明确认识到太空中将要应对的种种局面,可以将工作细分。否则机器永远是机器,而不会变成机器人。

李阳之所以没有通过考核在于他习惯将自己手中控制的玩意,当作机器人或者机甲。或者控制不好速度,或者没有和队友配合好。因为材料限制,‘方块’无法扭动自己的手臂去接触目标的后方,李阳必须将机甲平面移动180°才能到目标后方进行操作。

考核的内容只有两条:维护太空城外层硅太阳能板和无大气层行星表面采矿。只有在水池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操控的学员,才能有资格进入太空城进行真空环境下的模拟训练。能进入太空,对这些年轻人是个巨大的诱惑和奖励,所以李阳对自己的失误很沮丧。

李阳面无表情的站在队尾,等待着下一次操作的机会。心里不断的想着如何控制好‘方块’的8个小手臂,在水池里牢固的抓住一个移动着的大质量物体,并且不被物体带动自身是个很有技术含量的活。

李阳的女友娜娜却一点都不在意自己能不能进入太空,她的忧愁只来自男友。。。于是娜娜忧愁的坐进了‘方块’中。。。

“娜娜,注意旋转速度。”女**的声音听上去很温和。

娜娜也许真的很有天赋。在抓住目标之前,她就下意识的开动了反向推进喷口。‘方块’的小手臂在娜娜的操控下,依次短暂的接触了目标物体,一点一点的将直线飞行的能量转变为自转。。。

娜娜和队友两人操控着16个小机械臂,让人眼花缭乱的飞舞着。控制接触与放松的时间,控制力度,控制作用力的方向。。。这些都是纯粹依赖实践才能获得的经验,一连串数据都被‘天才’收集分析着。这是为了以后将太空的工作细分,也为了根据功用设计出第二代,第三代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