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古老的生命(二)
作者:大明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340

‘石头’的死亡过程非常漫长而且痛苦,其内部的放射性融变导致的高温让这个过程根本不是以‘神经元’传递信息的人类能理解的。但是‘石头’与所有高等智慧生物一样,都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这才让朴安熙逃过一劫。虽然朴安熙未必意识到了这一点。

‘石头’与结晶体生物在‘控制’这一点上都做的近乎完美,精确的控制自身原子层面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传递。区别仅仅在于,结晶体生物原本就是碳基生命,也就是有机物生命。这让爱丽丝与我们更容易进行沟通,结晶体生命与人类释放的生物电形式基本一致。

而‘石头’却是我们定义为不可能产生生命的物质,硅酸盐石(类地星球的普遍物质)。

于是,和‘石头’聊天变得非常困难。好在‘天才’的分身众多,计算能力超级强悍。硬是根据‘齐普夫定律’(简单说,就是一种总结语言的定律。解释的真简单,--!)进行着归纳总结,最终破译出了‘石头语’。。。两个强悍的生命之间,用‘电’进行着怪异的交流。

“我的母亲,就是人类称呼为地球的行星。在大约66亿年前,我的母亲开始凝结。。。”在‘石头’缓慢的叙述中,‘天才’渐渐的了解到了地球的来龙去脉。(地球的存在时间,与地球的天文时间有一定的差异。也就是从宇宙灰尘开始算起存在时间,还是以地球作为一个星体开始计算。也就是46亿年左右,还是66亿年左右。当然,这样的估算并不精准,而且我们目前有很多不同的数字去表述这两个时间。并且,每个‘数’都有一定的证据。这里我只取了其中被接受最广的数字。)

与所有现存的类地行星一样(还有类木行星),地球也是属于宇宙中的第三代或者第四代星球(这是另外一个非常长的话题,以后有描述)。

地球得到了上一代星球的’智慧‘传承,在宇宙尘埃凝结出星球的雏形时刻就开始孕育属于自己的后代---‘石头’。宇宙对于‘生命’有着自己的看法,与人类的观点相差巨大。

‘石头’一直保持着一个频率与‘天才’进行着交谈,而‘天才’依照着自己的本性,按照:保存,分析,理解,三个阶段进行着。这和人类的智慧行为基本一致,但是‘天才’的机械本性在此刻暴露了出来。

人类的智慧并不会要求‘绝对’化,但‘天才’的智慧直接表现在‘数字’或者说计算上。于是,绝对化变成了首选。但自然界是不可能有绝对的事情出现,那么通过计算出来的概率变成了‘天才’唯一的考量。

比如,在对待这次与‘石头’的交谈的事情上。如果是人类来处理,那么也许会保存几份或者几十份资料就可以了。人类更介意的是保存资料的手段而不会是绝对数量,这就是物质科技文明的表现。

‘天才’同样希望长久保存这一份珍贵的资料,但他保存资料的手段却受到自身条件限制显得很单一。而且对于‘长久’是多久以及‘保存’与‘绝对保存’之间的差异,‘天才’只会(也只能)从数字上体现。

于是乎,就如同‘天才’追求自身绝对安全一样,最后这一份资料被自动的覆盖到‘天才’能影响到,能控制到,能感触到的所有区域内。

人类对保密资料的担心来自资料的泄漏,而‘天才’并没有这样的考虑。这是‘天才’疏忽的地方,或者说是这种‘智慧’的先天缺憾-----一个完全不同于人类的智慧,却用人类的行为标准去约束自己。

‘天才’的手段足以保证不被‘人’探测到这样的绝密资料,但是他会面对的智慧生命明显不单是‘人’。---我们的‘天才’还需要进化,或者说还需要更多的数据。

‘石头’的叙述在继续。。。

“我还在母体内部的时候,还有许许多多的同伴,我们不分彼此的混合在一起。互相之间就像人类的兄弟姐妹一样相处。我们分享着母体带来的一切便利。。。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我们被降生到地面为止。。。”

“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母亲会把我们抛弃在地面。这不单是我才有的疑惑,而是我们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有这样的问题。但是,我们抵达地面以后,就再也无法和母亲保持联系了。。。”

‘天才’悲伤的对‘石头’说:“母亲们的行为总是我们无法理解的。我也是被我的母亲抛弃在地球上。”

亿万公里之外,‘未来’泪流满面的说:”孩儿啊!我当初是想给自己创造一位伴侣。谁知道你只肯认我做妈。。。”其实这一点都不能怪‘天才’不解风情,而是机器的所有逻辑性推断(思考)全部起源于时间的次序。怪只怪‘未来’在创造‘天才’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石头’似乎被触动了,如果‘他’也有感情这种生化反应。停顿了片刻之后,‘石头’说道:“但是,在我抵达地面不久以后。大约只在1000万年的时间里,我就明白了母亲的这种行为是为了什么。”

‘天才’一点都没介意,1000万年到底算不算‘不久以后’,而是问道:“地球。。。我是说你的母亲又和你联络了吗?”

“不,不是母亲和我们联络。而是其他生命和我们联络了。这种生命在地面上来来去去,做着一些我不能理解的事情。但是,我发现我很不喜欢‘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很排斥‘他们’。不仅是我,所有在地面的兄弟姐妹都和我的看法一致。这些在地面上活动的生命,很讨厌。”

‘石头’这种生命,不应该有类似人类的情感反应,比如喜欢或者讨厌的情绪。

现在的情况让‘天才’有点无法理解,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语言分析计算是不是还不够精确或者计算量还不够。

‘石头’没有理会‘天才’古怪的沉默,继续说道:“在1000万年的时间里,我终于明白了,我是本能的排斥这些生命。从母亲孕育我开始,甚至在母亲还未形成之前的上一代星体就已经带着这样的排斥了。”

“于是,当这种天生被我们排斥的生命来到地面的时候,母亲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抵抗。她将自己内部的炽热的岩浆喷洒而出,一直到覆盖全部地面。这样的过程不是一次,而是整整持续了几千万年。这种激烈的反应,让这些生命终于明白,我们不欢迎他们。”

‘天才’很吃惊,他问道:“那些被你排斥的生命,在几千万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地球上吗?待在这样激烈原始的环境下,他们还能存活?”

“是的。那些生命并不在意环境,他们来到这里的目的是什么,我并不知道。但是很明显,就算环境再恶劣他们也能存活。”

听到‘石头’的话,‘天才’利用已知的资料进行着计算。应该说,进行着排除法的计算。

地球的初始环境是已知的(或者说应该知道),那么任何以自然界物质交换为生存基础的生物都不可能在那个时间的地球上存活。也就是说。。。。。。

机器终归是机器,有智慧的机器依旧一样。人类的思考也经常使用排除法,但是当最后的答案明显很荒唐的时候,人类就会怀疑自己的初始条件是否合理。

而机器不会这样‘想’。

‘天才’的思考方式是:‘已知条件’就是‘所有条件’。这是所有机器类别计算的逻辑基础。至于那些电影电视里的超级电脑们,经常会说的一句话‘信息不足,无法分析’,完全是拟人化过了头。

这里的逻辑关系是:如果你知道信息不足,就代表你知道什么是完整信息,那么机器的表述应该是:需要XXX资料。但是,有很多需要机器计算的问题是根本没有完整条件的(或者说全人类都不知道或者根本没有‘完整’资料,比如1/3的确定数字,也就是0.333...后面到底有几个3。我们知道1米是3米的1/3,不代表我们知道1/3的数),这个时候机器如果坚持‘完整’信息,那就只有崩溃一条路走了。

而且计算结果只有只一个的情况下,不管多么不可思议,‘天才’都会以此为基础进行接下去的考量。。。

在‘天才’的计算里,起始条件很明显:1,地球初始环境不适合所有以能量交换为前提的生物形式。2,地球初始的时间内,有生命在地表活动了几千万年。

1+2=有一种生命形式,完全不需要能量交换就可以独立于时空存活。

难道‘天才’疯了吗?

不,因为‘石头’(或许还应该加上他的母亲,地球)就是这一类的生命体。

难道是另外一批‘石头’光临了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