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争的计算
作者:大明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936

想要得出某个事件100%正确的结论,那就必须要有影响这个事件的全部信息作为分析的基础。关键是,如何去判定距离你正在研究的‘事件’亿万光年之外(这种距离同样代表着时间)的某粒星际灰尘进行了大约1纳米范围的移动,对于你的研究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人类设计出了许许多多复杂的数学模型,目的就是为了忽悠自己,让自己接受这样的观点-----影响研究的目标事件的范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在距离和时间上,超出一定范围就对事件不产生影响。

这种观点看上去,好像是正确的。毕竟在100万年前的原始人,因为啃骨头蹦掉一颗牙,与今天你的牙被蛀出一个洞,不太可能会有什么内在联系。-----事实是这样吗?

对于人类,准确讲是对于个人,这样的观点似乎没有错误。

但是,对于天才而言,这样的计算方式就错的离谱了!

人的寿命太过短暂,所以对于个人所遇见的所有事件都是以: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个步骤,单线前进的。

不过,实际上由于100万年前的原始人蹦掉的那颗牙,所引起的一些列改变,在时间与空间上会形成一个影响的范围。这个范围就像是一条锁链上的一环,它受到上一个环节的影响,又在对下一个环节产生影响。就这样一环扣一环的,到了今天。。。。。。如果我们反问一句,如果那颗该死的牙没有掉呢?

天才正在进行可怕的海量计算。大到附近若干光年范围内恒星的喷发,小到目标星球表面的一次气流旋转,都在计算的范围之内。整个舰队的所有中央电脑都被天才分派了任务,就连那些个人计算设备也不另外。

时间一点一点流逝。天才关于战争结果的计算也越来越精确,可是始终无法达到完美的100%。。。。。。

几年的时间里,人类的舰队已经做好了攻击的准备。而像保罗这样的个人,也已经习惯了由军方控制的日常生活。人们已经非常厌倦日复一日重复着的登陆演习,太空战演习,后勤补给演习,紧急援助演习,营救演习。。。。。。生活中好像除了军事演习就不再包含其他的内容。

“警告!一艘疑似非武装探测飞行器正高速向我方靠拢。预计将在1月后进入我方控制范围。”一条突如其来的消息,打断了人们的工作。这条信息通过网络迅速的让每一个拥有数据处理终端的人们意识到,战争已经快要开始了。

这一条信息在军部那里压制了整整30个小时,才下达对应的命令:摧毁敌方探测器。

司令部在解释做出这个决定的理由是:不要担心暴露自己的意图,我们要尽量在太空中消灭敌人,至少是大量的消耗敌人的抵抗力量。这样在登陆星球表面的时候,行动会容易一些。更重要的是,在太空中的战斗对于武器的限制最小,相对而言对于目标星球环境的改变也最小。

不管这个理由到底成立不成立,反正所有人都在为了这个目的努力着。人人都认为这个命令出自司令部或者总参谋部,可实际上这是依照天才的计算得出的结论。战争似乎变成了数学题,计算的结果决定着战争的进程。

保罗又投入到无休无止的军事演习之中,只不过此时他和帕米拉与所有人一样,心情已经没有了过往的轻松。

飞行器被准确的击毁了,收集残骸的任务由处在第一线的飞船去做。不久以后,研究的成果公布了出来:敌人的科技水平只相对于地球的人类刚刚获得脱离星球引力束缚的程度。也就是说,敌人只能向太空发射几颗探测卫星,最多也就是在接近星球近地轨道的时候可能会冒出几枚导弹而已。

这算不上是什么好消息。因为人类的目标是星球本身,如果敌人没办法进入太空作战。那么,人类的舰队如果不想大面积的破坏地表环境,那只有使用威力较小的武器,并且还要登陆作战。

用一个星球作为平台进行登陆作战,面对一个完整的文明进行战争,而且战斗的破坏要尽可能的小,还必须在短短2~3年内控制整个星球,至少要控制绝大部分星球的资源区。。。这还不算完!人类还必须建立起一个能支持继续作战的生产后勤体系。还要保证这个生产体系能够不受干扰的运转起来。。。这等等的一切都要在人类消耗光自己的物资储备之前完成。

这可能吗?每个人心里都有疑问。只是人类已经没有退路了,下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还在遥遥亿亿亿万公里之外。放弃这次机会,等同于放弃人类的生存繁衍。

“奇怪,太奇怪了。”一位参与研究敌方探测器的科研人员躺在自己的床铺上,闭着眼睛回忆着自己刚刚的工作。“怎么会那么像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呢?”他带着深深的疑惑沉沉睡去。

研究过这个探测器的人,不久以后都接到了军方的通知:严格保守研究成果的内容,不许向任何人透露。---这个命令实在太不可思议了。在所有公共信息透明公开的今天,也只有军法超越宪法的时刻,人们才有可能接受这样的事情。即便如此,各种版本的小道消息还是不可避免慢慢传播开来。

“嘿,听说了吗?。。。”与“嗨,你知道吗?。。。”忽然变成了人与人之间最正常不过的问候语。紧接着,说出这话的人总是会贼头贼脑的东张西望一会,然后全然不顾无处不在的监视器,神秘兮兮的传播着消息。。。。。。不管版本如何,总结起来只有一条:我们的敌人,很有可能是‘人’。相关的证明的手段与证据就千奇百怪了,有俘虏敌人的说法,有天才计算结果的说法,还有根本就是个惊天的阴谋说,至于阴谋具体是什么,那简直能另开一本书去说明。

战争将要降临的紧张气氛莫名其妙的变淡了许多。。。人类对于消灭未知生物的恐惧,远远大过屠杀同类带来的负罪感。。。

不管怎样,战斗最终还是开始了,并且一切都按照天才的计划进行着。。。

首先,第一批太空战斗舰在距离目标星球数千公里的太空,释放出几万架无人战斗机。这种名义上的战斗机是直径只有3米,长度不过12米的圆筒。它的作用是利用携带的3枚爆裂弹在广阔的太空中划出战斗通道与非战斗区域。

太空太空旷了,如果放任无序的战斗,那最终只会演变成无休止的追逐。所以,爆裂弹在太空爆炸后碎片覆盖的范围成为了太空雷区,千万块碎片在这个区域内随意的飘荡着。而无人战斗机会在释放出爆裂弹之后,利用本身携带的能量互相连接形成一张电磁网,保护碎片不会飞向己方飞船,同时也在太空中间隔出战斗通道。

而在战斗通道的另外一边,无数战斗舰们早就准备好了,就等敌人进入这个区域。

敌人如果不愿意顶着攻击进入战斗通道,那就必须清除雷区的这些碎片之后才有可能发动具有规模的袭击。任何企图硬闯雷区的飞船,不管它的外壳有多么坚固,也不可能承受成千上万块碎片的连续撞击。

只要资源许可,这种在太空中布置出的雷区,覆盖范围可以无边无际到让敌人绝望。当然,也有许多办法可以清理雷区。只不过这样的战斗必定会被拖入消耗战与拉锯战的局面。---对于能进入太空利用宇宙资源的文明,大概最不介意的战斗方式就是消耗战了。

这一次是例外,因为敌人并不具备大规模太空战的技术。虽然为了登陆受到的阻力更小一些,天才依旧布置了雷区用来防止对方的类似导弹的武器攻击。不过可以预计的是,在未来的很长时间内,目标星球上的生物们会欣赏到最绚丽,最持久,也是数量最多的流星雨。。。。。。在行星引力影响范围内的这些碎片们,最终会全部掉落进大气层。

随着雷区布置完毕,带着强烈磁场保护的高灵敏对地探测卫星,夹杂在碎片里迅速的进入了绕行星轨道开始了工作。如果地面有类似雷达之类的设备,那也绝对无法从千万个杂乱的反射源中看出那一个是卫星。

很快,一张张地表扫描图片被发回飞船供天才分析,紧接着大规模的登陆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