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古老而又奇特的人工孵鸭
作者:zgc200503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176

40、古老而又奇特的人工孵鸭

鸭子不会孵小鸭,自然界它是请鸡妈妈代劳。因此人类很早就知道了人工孵化的道理。我们种禽站可能沿用的就是一种最早的人工孵化方法。非常古老而又奇特:

把蛋用网袋装好,六十个一袋,摊在太阳地里把它晒热。再一层层铺进大圆木桶里。每一层盖一撮炒热的谷子。谷子每隔一定时间要炒一遍,作为热源,以维持蛋的恒温摄氏40度。测量温度的方法也很奇特。是把鸭蛋或谷子贴到眼窝去感觉。这完全凭经验。即使今天早有了温度计,也不用。一是不方便不顺手。二是温度计感应远不如眼窝灵敏。人体皮肤对温度最敏感的部位是眼窝。这是孵鸭师傅几百年总结的经验。不信,你找个东西放眼窝试试。所以孵鸭是一门有扎实过硬本领的手艺。有经验的鸭师傅,在摄氏40度左右,用眼窝分辨温度的误差正负不会超过零点三至零点五度。而一支差的温度计,上下误差一度都有可能,而且测速很慢。

鸭蛋在温暖的大木桶里,五天后,生命开始萌发,可以看到蛋里有一圈血丝。如果没有这一圈,那就是一个没有生命的蛋,要剔出来。两星期后,蛋能自己发热,不用谷子了,三星期后,太多的蛋堆在一起发热,会烧坏,就要把它从桶里拿出来,晾到一张大铺上,经常翻动它们。全过程是:晒蛋(没有太阳就炒谷)――扯桶(炒谷)――照蛋――上铺――翻铺。温度和翻动,这就是孵鸭的全部奥秘。这些工作都是不分白天黑夜要干的。最多我曾经连续工作过50多小时。

写到这里,我忽发奇想。这种孵化的方式,现在也许不多见了。我不揣浅露的提议,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作为一种文化保存下来?甚至可不可以申遗?有看过这页文章的常德人,如果可能,就请转告有关方面,我愿尽力帮他们找到这门古老技艺的传人。即使不可以申遗。我想每年桃花源的桃花节,也可以开办这么一个农家乐作坊,供游客观赏。它是极具特色的一个旅游项目。而孵房开张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与这个旅游节正好接上茬。

现代的孵鸭是用电控制的恒温箱。精确多了。人也舒服多了。但据说鸭子的存活率和生命力反而没炒谷的强。老练的鸭师傅不买电抱鸡和电抱鸭。喜欢我们的人工孵鸭。所以,种禽站一直不肯改进技术。当然也就不可能扩大规模。

四个星期后,铺上的蛋动起来了。准时得很,两万多小鸭,几乎在同一天啄破蛋壳,拼命挣扎着要到这光明的世界来。不由得你不惊叹生命的奇妙。那架生物钟怎么会如此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