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实习、上海电机厂
作者:西关湄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439

妈妈手稿

毕业实习一般选在上海电机厂或湘潭电机厂。

从上专业课时开始,我就盼望着能到上海去,因为上海电机厂是行业内有名的大厂,到那儿实习必定能开阔眼界,另外,也想去逛逛十里洋场,听听吴侬软语。中学时代我是越剧皇后王文娟的粉丝,她在《追鱼》中扮演美丽善良的鲤鱼精,其剧照曾经被我和猫仔阿坤作为绘画的样本。如果能在上海看到她的演出,那真是三生有幸了。

这一天终于盼到了!一九六六年五月的一个上午,我们专业四年级全体学生坐在阶梯教室中,聆听专业教研室的马老师作有关前往上海电机厂进行实习的动员报告。两天之后,我们将乘船沿长江而下,船票都订好了。

时隔四十四年,当时阶梯教室中那戏剧性的一幕,还清晰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当马老师讲到要带什么随身物品时,教室门开了,系办公室的领导作手势让马老师出去,约莫三四分钟左右,两人一起走进来,只见马老师脸上交织着凝重、惶然与无可奈何的神情,语气沉重地宣布,“同学们,院领导刚刚接到高教部的紧急通知,高等学校全体师生留校等候安排,外出实习一律停止。希望大家能遵守纪律。”

毫无征兆,毫无思想准备,突如其来的变化使大家莫名其妙,面面相觑,一时语塞,短暂的寂静后,轰的一下炸开了锅,“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什么事了?是战争爆发了吗?”

马老师沉默不语,系领导大声说道,“同学们,不要乱,现在形势十分严峻,很快就要开展一场政治运动,大家要冷静下来,等候学院的安排。{手.打/吧 Shouda8.Com首发}”

六月一日晚,北大聂元梓的大字报向全国广播。六月二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欢呼北大的一张大字报》。于是乎各大学、中学的学生纷纷贴大字报,开批斗会,在全国范围内迅猛蔓延。我们这堂实习动员课就处在这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上,回想起来,真有点儿不可思议。

一九六八年,在一片“复课闹革命”的呼声中,我们终于实现了前往上海电机厂实习的愿望。

上海电机厂(以下简称上电)位于闵行江汉路,一九四九年建厂,由上海华通厂抽调电机、变压器、互感器部分并入,当时职工近万,是国家大型一档企业,六十年代初它与浙江大学共同研究制造了12000千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曾经轰动国内。这次到上电,可以亲眼看看这个科技成果。

遗憾的是,除了那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使我们欢欣鼓舞之外,整个上电的景况令人大失所望。也难怪,当时全国各地的生产秩序都极端混乱,上电这么大的企业,只有少部分车间在生产。时值冬季,严寒逼人,厂房内没有暖气。我们参观时看到有些很大的厂房由于停产而显得空空荡荡,冷冷清清,间或有几只麻雀在上空吱吱喳喳地飞过,叼草作窝,工人们把破木板堆叠起来生火,三三两两地围坐取暖聊天。看着眼前的萧条景况,很难想象专业课老师以及师哥师姐们为我们描述的上电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住在上电招待所,当时上海兴座厕,我们在武汉用惯了蹲厕,所以很不对劲。有的同学干脆把座板掀起来,整个人蹲在上面,结果把座厕弄得脏兮兮的,惹来清洁阿姨好一顿臭骂。于是乎大家改变策略,用旧报纸剪成园环当座厕垫使用。招待所的女服务员中有一位广东籍的阿姨,对我们几个广东学生挺热情,悄悄地提醒我们,上厕所时尽量不要用报纸,万一要用,也得仔细看个清楚。半年前某高校有学生来实习,一个男生不小心,上厕所时用了印有主席头像的旧报纸,被人发现了,当场抓起来批斗,当作现行反革命处理,押回原籍,好好的一个小伙子,精神失常了。大伙听得心惊,赶紧到文具店买了些最便宜的白纸做座厕垫,可不敢再用旧报纸了。那个时代的报纸,试问哪一张没有“光辉形象”和“最高指示”呢?

招待所的清洁工人中有一位年约五十多岁的阿伯,头发花白,戴着近视眼镜,很斯文的,整天不声不响地洗厕所,听说他是厂里一位老资格的工程师,因为对厂造反派头头的所作所为表示不满,被免去职务和工作,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挨斗之余还得洗厕所。

上电的工人师傅对我们很热情,有生产任务的班组接纳我们参加劳动,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耐心回答,女师傅叫我们多到街上“白相白相”,买些东西带回家去。“阿拉上海的东西又好又便宜的,大白兔奶糖吃过不啦?”

本来想去看看越剧的,师傅们说王文娟和她的丈夫孙道临都被弄到不知什么地方去劳动改造了,我的愿望无法实现。

在上海乘坐公共汽车,觉得阿拉们特文明,跟武汉那儿大不一样。在武汉看惯了横冲直撞的公交车,窗玻璃都没了,车一边开着,身手敏捷的九头鸟们飞跑着从车窗爬进去,真是吓死人。上海人大大不同,客客气气地礼让,动作慢三拍。有次我站在靠车门的位置,人比较拥挤,一位刚上车的女士很温柔地对我说,“侬往里厢呷呷,好不啦?”等我往里厢呷了呷后,她才靠过来,换成九头鸟,不把你挤扁了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