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饺子宴
作者:西关湄珲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015

妈妈手稿

一场瑞雪迎来了一九六九年的元旦,营地周围一片银装素裹,白色世界。连部顺应民意,决定举办一场饺子宴,以示庆祝。

一大早,司务长带着炊事班长小路和两名身强力壮的炊事员(西工大的老九,粗壮的象头牛)骑三轮车到集市采购。

司务长是江苏淮阴人,长得斯文秀气,说话带点儿娘娘腔。炊事班的老九们说司务长办事比女的还细心。司务长的鼻子长的与众不同,棱角分明,鼻梁骨高且笔直,好似用夹子夹过,正面看去象粗线条的雕塑,侧面看象三角板的六十度角。老九们曾私底下偷偷地议论过那鼻子,记得有位北航的老九说象模型飞机的机尾巴,这位航空学院毕业生的比喻着实使我纳闷了一阵子,琢磨半天才悟出道道,不看其它方向的视图,单单看模型飞机的俯视图,还真够形象的。

这次饺子宴,原本排长们主张把炊事班养的猪宰掉,把菜园子里的大白菜韭菜芹菜砍掉拿来剁馅,说要“自已动手,丰衣足食”。但司务长坚决反对,他说猪还在长呢,杀了可惜,菜园子的菜品种多,但数量少,最好是细水长流地吃,全连六七十号人一起吃饺子,把全园子的白菜韭菜芹菜统统砍掉都不够,还连菜种都没了。还是到集市买比较经济实惠。连长听着有理,精打细算的司务长的建议被通过了。

大家刚学完毛选,司务长一行己满载而归,炊事班长小路大老远就吆喝,快来帮忙啊!话音一落,老九们纷纷冲出来,按司务长事先的分工,搬东西,洗菜,摘菜,切菜,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

揉面、剁馅,既要有技术又要有力气,由各排排长挑了几名老九到厨房去。只听得厨房那边响起一阵阵剁剁剁剁的声音,炊事班全部七八把菜刀统统上阵,响成一片,把在旁边雪地上觅食的麻雀们吓得成群飞起,好个热闹场面!

午饭后,炊事班把揉好的面和拌好的各种馅料用大盆盛好,分派到各班。我们班十个人,按每人三十五只计算,最少要包三百五十只才够吃。

宿舍非常窄小,桌子也小得可怜,在什么地方擀皮呢?阿荣说,不要愁,拿床板!她把自己床上的一块大木板擦干净,放在桌子上,撒上干粉,又平滑又够大,很实用。阿荣又说,那饺子皮我和阿模包了,你们只管包馅。我暗暗嘀咕,吹吧,还不得我们八个干等着?

阿荣挽起袖子,先把面搓成一长条,再用手极快地揪成一个个小坨坨,然后撒上干面粉,两手飞快地拌匀,用手掌轻微地压几下,接下来右手拿擀面杖前后磨压,左手灵活地转动着那小圆坨,这种直线往返运动与圆周运动的巧妙结合简直令人叫绝,隔一会就飞出来一块又圆又薄的面皮,转圈往我们面前扔过来,我们八个中有七个是南方人,哪里见过这般令人眼花缭乱的好手艺?不禁看呆了。我估算了一下,平均3~4秒就可转出一张,而且大小相同,厚薄均匀。她也不知擀过多少皮才练就今天的本领。那些连续不断扔过来的皮直把我们八个人搞得手忙脚乱。到后来阿荣哈哈大笑道,我得歇歇,等你们包完再说。看来那家伙不是吹牛皮,服她了。

阿模是深度近视眼,面团搓成长条后不用手揪,而是用刀切,手脚也够快的,不过比阿荣略为逊色。

战斗近三个钟头,各班的饺子全部包好,芦苇编成的大帘子上整整齐齐地排满了各种形状的饺子,把炊事班的几张长条桌放得满满的,很壮观。

快到晚饭时间,炊事班把几个炉子全部点火,不停地煮饺子,足足煮了一个小时。当然,首先要孝敬连长、指导员、司务长,我班排到最后。热气腾腾的饺子,味道好极了,开始大家使劲抢,慢慢地减速,到最后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上海来的阿凤不小心噎着了,阿荣替她拍半天背才搞掂。我的饭量在班上算中上,一共吃了四十只,只排第五名,但肚子圆鼓鼓的,祆扣都得松开,坐也坐不了,只好靠在床铺上,足足过了两个钟才缓过气来,太贪咀就自讨苦吃。

饺子宴只举办了一次,大受欢迎,后来大家吵着要再搞,始终也没有机会了。

评:此文似曾相识,好象不少人都写过类似的文字,大概那个年代有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吃饺子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