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宣教
作者:松间闲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90

饭菜很可口,小天美吃了很多。关若云也感觉好久没吃饱过了,饭量相当好。

万春云边吃饭边观察这一对狼吞虎咽的母女,心情被感染得格外的好。她想知道是什么扫除了关若云心里的阴霾,让她在这么短的时间重新快乐起来。

吃饱了,喝足了,收拾利落,关若云抱起小天美坐在沙发上和万春云聊天。

“你最近家里怎么样啊?”关若云首先问。

“还那样,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怎么说呢?”万春云歪着脑袋在想该如何表达。

“呵呵,其实我能理解,你不必犯难了。应该说算是正常的幸福家庭,没有了你侬我侬的爱情,取而代之的是无法割舍的亲情。但是呢,每个家庭成员又都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无法克服的小弱点,偶尔吵吵小架,偶尔又倍感幸福。对吗?”关若云说完了笑着看万春云。

“太对了,若云姐,你简直可以当这方面的专家了!”万春云惊呼道。

“我不是专家,只不过喜欢思考和总结。毕竟四十岁的人了,哪能光经历不总结呀。人就活这一辈子,我可不想整天稀里糊涂的。”

“可是好多人说人可以有下辈子的呀。”

“那是臆想,是来源于佛教文化的衍生物,不是事实。人死后,灵魂和身体就脱离了;灵魂进入了一个另一个地方,不可能再回来。所以,每个人都要努力把这辈子活好,别亏欠别人,同时也要善待自己。”

“若云姐,你总结的很对。可是,我什么也不信,只是每天做好自己的事,宗教的事我不太关心。”

“我说的不是宗教,完全是个人体会。你看印尼海啸,汶川地震以及其他突发事件,人是来不及做任何事的,所以死伤很多人。因为在强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束手无策。人也是第一次在灾难中体认到自己原来是如此弱小,生命如此脆弱不堪。如果每个人都知道我们不是明天的主宰,可能也不会留下那么多不甘心。西方有句谚语:今晚脱下的鞋子,明天不知道还能不能穿上。我们中国人习惯说人生无常,其实就是一种想主宰自己但是又能力有限的感慨。”

“若云姐今天为什么这么开心呢?”万春云换了个话题。

“因为我发现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激起了我探寻的**。我感觉自己重新年轻了,因为这种生活充满了挑战和对未来强烈的好奇,点燃了我生命的激情。”

“是什么呢?”

“宣教!”

“哦。”万春云不明白。

“宣教是一种使命,一种终极的呼召,用生命来影响生命,用生命来造就生命,将基督的爱传递给未得之民的行动。”关若云凭着自己的理解给这个神学词汇下着定义。

“哦。”万春云还是不很明白。

“我想参加宣教活动,因为我想了解那些心中充满基督馨香之气的人,我想接近那些心中充满爱,像戴德生那样的人。”

“电视上不是有很多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吗,你说的戴德生是不是和他们一样?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牺牲生命。”万春云用她的见识理解着关若云的话。

“这个”关若云倒没有想过,也没有做过同样的类比。“我也不知道,也许从行为表现来讲有些类似,但是好像还不是完全一样。”

“哦,是不是说宣教就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万春云想到了一个她听过无数遍的字眼。

“这个标准太高了吧,肯定不是。如果能做到毫不利己基本就该算超人了,因为它违反了人的天性。真正毫不利己的人在人类历史上可能只出现过一个,不可能再有第二个。我觉得只有了解自己的本性,承认自己的软弱才有可能去体认别人的难处,能够最深地了解别人,从而真正地帮助别人。戴德生是那个时代伟大的宣教士,但是,他说自己只不过是伟大神的一个微小的仆人。他也有自己的软弱,只不过他不依靠自己只依靠神,成就了很多大事。我所羡慕和追求的,是戴德生那样的生活。”关若云的眼中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