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朱熹注解:弟子之弟,上声。则弟之弟,去声。谨者,行之有常也。信者,言之有实也。泛,广也。众,谓众人。亲,近也。仁,谓仁者。余力,犹言暇日。以,用也。文,谓诗书六艺之文。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洪氏曰:“未有余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有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愚谓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
这里,不是挑朱熹的漏眼,而是对整句的解释,各种版本不一,我把它弄得更贴切一点:
孔子说:作为学生,在家要有孝心,出门要尊敬师、长,为人庄重、有诚信,博爱众生,心向仁德;完毕,之后,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读书习艺。
这个 行,我为什么解释成完毕?
我在解释 三人行 的时候,已经说了,行 可以表生活中的N 种状态,几乎是个万能词儿。
比如:行了、好了、OK。
所以,如果要解释得更生动有趣:都OK了,之后,你的精力才是用来读书习艺的。为人第一,学术第二。
现在的人,有几个明白?有几个是这样做的?
你真正懂了孔子的儒学,你如果是一个善良的人,根本就不会反儒,也不能反儒。
就如我,宣扬人类要重德,不要偷鸡摸狗。有一天,我的这个言论被统治者接受并大力宣扬作为普世价值,于是,有人就跳出来了:你那是统治阶级用来统治愚民的工具。
靠!你真是脑子锈逗了。
自古以来,反儒者,都是贼,为了给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借口,并大力宣扬,欲让人人都成为贼。那样,就好玩了。
如果你真的有心管理人民,你让人人都成了贼,那只不过是引火*。你做贼的时候,反人家;你不想做贼了,贼就会反你。
请教一下,诸位,我这个道理很深奥吗?很难懂吗?需要很高的智商吗?
笨笨笨
你是不是统治者,无关紧要,都是民众中的一员,四邻和睦、环境太平、尊老爱幼等关于道德的种种,都是必须的。人类不能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