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四、子曰:“自行束修以上,…
作者:三才童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370

一零四、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朱熹集注:修,脯也。十?为束。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修其至薄者。盖人之有生,同具此理,故圣人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但不知来学,则无往教之礼,故苟以礼来,则无不有以教之也。

此句的大意没有争议,历来争议的是束修,不管整么争议,束修就是拜师的礼物,在此,不去唠叨它,就按过去的习惯,无非就是十块腊肉,那时候,没得冰箱,即使现在,农村也不是每个地区都需要冰箱,肉类的保存,就是浸盐,之后吊在灶头火坑上方的楼顶上,干硬。

别说那个时候,就是现在,农村的杀猪匠都要拜师的,肉块的大小因猪的大小相比,但是,每个猪的肉块的数量是相差无几的,就如庖丁解牛,在哪儿下刀,都是有定数的。因此,十块腊肉,跟现在都市的概念就不一样了,你说,我以半斤为一块,成么?

那时候,一块腊肉的大小是由杀猪匠早就固定了的,家家都差不多。

需要争议的是 以上,为了语意贯通,有的人就解成十五岁以上,那时候,普遍是是十五岁入学;有的人解成以后。

对于四川人来说,就没得争议的,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语言习惯,读书就叫上学,或上学堂,因此,此句顺便就解成:自从行了拜师礼、上学的,我不曾没有认真教。

于是,出现一个问题,上,解成 上学,没得出据,意思是说,我没得学问意识,地方语言习惯,不能当出据。

是不是要出据?

四川人还有一格语言习惯,送礼,叫上礼,那么上文可以解成:自从上了拜师礼的学生,我都认真教了的?

你说,那还是不算出据呀?

好,再来。

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解成:自以束修(呈)上给我行了拜师礼的,我都认真教了的。

把 以上 解为 以之上 就行了噻,过去拜师要跪下磕头的,呈礼就是上礼。你还争不争?还要不要出据?

学问?学问算个屁,谁也别装B。上 表尊,下 表 卑,还要不要出据,自己去读文言文吧。

顺便说一句,孔子的拜师礼物不低呀,一头猪,大约有十二块,特大的猪才有十四块。十块,相当于平民将近一年的幸苦,那时候,一家人一年喂一头猪过年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