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五、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朱熹集注:陈,国名。司败,官名,即司寇也。昭公,鲁君,名?。习于威仪之节,当时以为知礼。故司败以为问,而孔子答之如此。取,七住反。○巫马姓,期字,孔子弟子,名施。司败揖而进之也。相助匿非曰党。礼不娶同姓,而鲁与吴皆姬姓。谓之吴孟子者,讳之使若宋女子姓者然。
这个 党 ,朱熹说,相助匿非曰党。这个注释原本是孔子的后人注解的,所以,其他人也没反对。
党于师人。――《韩非子•外储》,党,偏私,偏袒。
我们来看谁的更贴切。
陈国的公安局长兼反贪局长兼法院院长问鲁昭公知礼么,孔子说:知礼。
孔子的弟子巫马期就站出来了,还作了一揖:我听说君子不党?君子也党啊?鲁昭公的床友和他同姓,为了掩人耳目,改成姓吴,叫吴孟子,(注明:非吴孟达之女子也。)这样的人都叫知礼,我都不知哪种才叫不知?
孔子说:耶,你还有点谣言儿(讽刺挖苦)呢?,哈哈,自设潜台词,别当真儿。]
那么这个 党 该怎么解?
因为孔子也是鲁国人,或者与孔子的关系还不错,所以巫马期就有足够的理由怀疑老师说假话,偏帮老乡。
因此,党,就是偏私、偏袒。
当然,相助藏非,也有偏帮之意,但是,总觉得绕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