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七、曰:“彼哉!彼哉!”
作者:三才童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58

二零七、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朱熹集注:子产之政,不专于宽,然其心则一以爱人为主。故孔子以为惠人,盖举其重而言也。 子西,楚公子申,能逊楚国,立昭王,而改纪其政,亦贤大夫也。然不能革其僭王之号。昭王欲用孔子,又沮止之。其后卒召白公以致祸乱,则其为人可知矣。彼哉者,外之之辞。”人也,犹言此人也。伯氏,齐大夫。骈邑,地名。齿,年也。盖桓公夺伯氏之邑以与管仲,伯氏自知己罪,而心服管仲之功,故穷约以终身而无怨言。荀卿所谓“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拒”者,即此事也。或问:“管仲子产孰优?”曰:“管仲之德,不胜其才。子产之才,不胜其德。然于圣人之学,则概乎其未有闻也。”

国学网:有人问子产是个怎样的人。孔子说:“是个有恩惠于人的人。”又问子西。孔子说:“他呀!他呀!”又问管仲。孔子说:“他是个有才干的人,他把伯氏骈邑的三百家夺走,使伯氏终生吃粗茶淡饭,直到老死也没有怨言。”

老子看了古今解释,都没得要领。

惠,朱熹的意思是施慧于人?

惠,仁也。――《说文》,本义:仁爱。

最头疼的是:彼哉!彼哉!

《论语注疏》都有两解,即子西有两个,一个是郑国的大夫,另一是楚国的公子申。

因为郑国的大夫没得公子申牛,所以,彼哉!彼哉!就有两个解释,一是 他呀,他呀!即不屑一顾。{Www。Shouda8.Com 首发 手.打/吧}

另一个解释就是,如彼,即和子产一样,属于仁爱型。

因为,这里提及的子产和管仲都是牛B型人才,所以,子西也应该是属于牛B型人才,即应该是公子申。

朱熹也认为是公子申,不过,朱熹认为,公子申还不够牛B,所以,孔子的口气属于不屑一顾。朱熹的原话是:彼哉者,外之之辞。

那么,公子申在孔子的眼中,到底牛不牛B?

产是一个治国高手,对人民宽容但法令井然有序,几下子就把郑国的局势稳定了,逐渐变得强大,孔子对之很欣赏,称他为惠人,也相当于视他为仁人。

公子申,他随时可以当老大,但一直拒绝当老大,情愿当老二,帮楚国度过了一次次难关。这种品格和周公有一拼。而周公,是备受孔子推崇的偶像级人物;所以,孔子如果公正地评价的话,公子申应在子产之上。可是,孔子只说了一个:彼哉!彼哉!

什么意思?

难道春秋时期的生活语言,彼哉彼哉,是牛B的意思?

《广雅》说:“匪,彼也。”即 彼 通 匪。

有匪君子,如切如?。――《诗•卫风•淇奥》,匪通“斐”,五色相错,光华四射。

这个 有 匪 的君子,像切磋过的犀牛角那般名贵、华丽,像打磨成的玉器那般精致、玲珑。

所以,孔子的 彼哉彼哉,是一个至高的评价:牛B呀!牛B呀!(光芒四射呀!光芒四射呀!)

说一次还收不了场,连说两次。

彼哉彼哉,在周朝果然是牛B的意思,难道只是读音变了?咔咔咔。

可惜,周朝时候的 彼 的读音类似巴、波之间的这样一个状态,匪的读音亦然。要是读B就绝了。然则,我怀疑西周时期就有网络了,咔咔,这纯属扯淡。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孔子在前文对管仲的评价是:管仲之器小哉!

在前文,我忘了诠释小器。四川人说小器,就是胸怀不宽广或者不大方、有点吝啬、没见识等。

在这儿,孔子先来了一个总结性的:人也。

什么意思?春秋时期的语句,是越少越容易让人迷路。

《论语注疏》和朱熹的观点一样:“人也”指管仲,犹云此人也。

翻译成白话就是:这个人啊。

倒是国学网还有所突破:他是个有才干的人。

就是说,人也,人才也。

到底是不是人才?

不如解释为强人,更贴切。就是说,管子暴强啊,占了别人的东西,别人至死都不敢发话。

咔咔,我今儿个还拣了一便宜,直接在字典中就找到了: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人通“仁”,仁爱。

所以,孔子说:仁也,伯氏三百家的封地被管仲夺了,自己只有吃粗饭度日,一直到死,对管仲都没得怨言。

现在出现一个问题,孔子的 仁也,是不是反话,就是说,是不是在讽刺管仲?

就是说,孔子的这句话看上去怪怪的。

孔子的脑子绝对是没问题的,他比正常人还要正常,所以,不可能是病句。

一个正常人,如果扭曲了正常的表达方式,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一幽默、二挖苦、三讽刺、四打击。

因为,前文已经提及,孔子对管仲没有好感,即使管仲无比牛B,所以,孔子不可能对他有好话儿,将他纳入仁人之列。否则,前后矛盾。

因此,这个 仁,以现在的思维(语法)来理解,只能是使动用法,即使人仁。

于是,孔子的话意就出来了:管仲那丫的,是一个成就他人成仁的角儿。你瞅,伯氏三百家的封地被管仲夺了,自己只有吃粗饭度日,一直到死,对管仲都没得怨言。(他让伯氏成仁了)。

在这儿,不得不说,孔子对管仲有偏见。管仲的封地是老大给的,伯氏对管仲也不应该有想法。伯氏固然仁德理智,管仲能服众,其仁德也非泛泛之辈可比,只是说,要了点养老金,在当时,确实太特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