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二、 子曰:“作者七人矣。”
作者:三才童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582

二二二、 子曰:“作者七人矣。{Www。Shouda8.Com 首发 手.打/吧}”

朱熹集注:李氏曰:“作,起也。言起而隐去者,今七人矣。不可知其谁何。必求其人以实之,则凿矣。”

就凭朱熹那点智商,当然是不知所云。

这句话直来就是,孔子说:有七个人站起来了。

如果七代表多的意思就是:中国人民从此颤起来了。

咔咔,冷不伶仃地出现这么一段语录,换谁谁不迷茫啊。

所以,古今解者都把这句话认为是上一段话的连续,因为他们认为,上一段话的“辟”是隐居,即随着就说了这么一句:现有七个人做到了。

这样搞忽悠,孔子脑子有毛病了?

他没得毛病,有毛病的是后人。

明白人都知道,《论语》不是按时间顺序记载的,每段语录之间也不可能存在必然的连续。

那么,孔子为什么要来个冷不防,来挑战后人的智商?

孔子在冷不防自言自语的时候,喜欢引用《诗经》,前文有多次提及。-=手打吧会员手打 www.shouDa8.com=*

那么《诗经》中有没有这句话?

我很失望地告诉你:没有。咔咔。

但是,并不是没有希望,因为用典有两种方式,一是全文引用,另一是部分引用,叫化典。

《诗•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甚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在这首诗中,有子七人 出现了两次。

这首诗的意思,自古以来就莫衷一是,在此,我顺便把它解决了。

对于民歌,每段的前两句是起头的,与后文不一定非要有必然的联系,就如:风一吹过来嘛我就想唱歌。

所以,我们着重研究后两句。

第一节,妈妈生我的时候,好幸苦哦。

第二节,妈妈真好,我却经常惹他不开心。

第三节,妈妈实在是太幸苦了,养了七大七个我们。

第四节,可是七大七个,都没有让妈妈开怀。

这首诗的意思就是,妈妈太幸苦了,而我们又没有让妈妈开心,表达了儿子内心的愧疚之情,同时也歌颂了母爱。

任何与我相左的解释,都是笨笨。在此特别声明。这么简单,还争论个屁,不懂诗呆一边去。

在此,斟究一下这个 七, 不一定非得是七个,即使是七个,也有形而上的意思。

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斜出也。――《说文》

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汉书•律历志》

七主星。――《大戴礼记•易本命》

所以,这个 七,有明亮、兴旺、复苏、成长等相关的意思。

因此,七个儿子,最准确的理解是有好几个又白又壮的儿子。

孔子引用这个典故,肯定不是要赞扬母爱,肯定有别的意思。

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什么?

因为这个 作,本义是突然站起来。我估计是学生们都巴不得早点放学,心慌慌的,甚至很多同学都站起来了,这不是那不是的,于是孔子就叹了一口气:你们站起来的那几个孩子,咦

脑壳几甩甩,意思是不满意。还顾自吟了一句诗经:作者七人矣。

没说出来的那句话就是 莫慰母心,即孩子们辜负了父母的期望。

记录者就只能记录上半句话,所以,搞得后人莫名其妙。

你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