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七、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朱熹集注:夫,音扶。杨氏曰:“史阙文、马借人,此二事孔子犹及见之。今亡矣夫,悼时之益偷也。”愚谓此必有为而言。盖虽细故,而时变之大者可知矣。胡氏曰:“此章义疑,不可强解。”
十三经论语注疏要说得明白一点,正义曰:此章疾时人多穿凿也。“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者,史是掌书之官也。文,字也。古之良史,于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能者,不敢穿凿。孔子言我尚及见此古史阙疑之文。“有马者借人乘之”者,此举喻也。喻己有马不能调良,当借人乘习之也。“今亡矣夫”者,亡,无也。孔子自谓及见其人如此,阙疑至今,则无有矣。言此者,以俗多穿凿。
国学网: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存疑的地方,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先给别人使用,这种精神,今天没有了罢。”
用四川话说:我真的是服降了。
他们的解释,根本就是前言不搭后语,历来解者都在此犯迷。
那么,我是不是也是那个迷路的人?
如果这么简单,我都解不出来,我枉为汉人。
孔子,以及任何一个理想主义者,都是非现实的,都是向古的,都是不停感叹世风日下,都是这个心情,都是这个调儿。
所以孔子说:我好像看到史书中的空缺内容(永远没法填补了),就如有人借你的马骑,走了(他还会回来吗?),如今都一去不复返了。
有马者借人承之:四川人说,你龟儿相当于老虎借猪哦。广州路上,有一个人说,把你的摩托车借我一下呢,我的摩托车被前面那个人偷了,我去追。
摩托车后座上的女人说:我把车借给你了,我去哪儿追你呀。
切,我瞅一眼就是这么回事,千百年来的儒家弟子吃的啥子东西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