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
朱熹集注:上好仁以爱其下,则下好义以忠其上;所以事必有终,而府库之财无悖出之患也。 畜,许六反。乘、敛,并去声。孟献子,鲁之贤大夫仲孙蔑也。畜马乘,士初试为大夫者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也。百乘之家,有采地者也。君子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故宁有盗臣,而不畜聚敛之臣。此谓以下,释献子之言也。
译文:上好仁则下好义,好义则事成,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国学网的解释:没有国库里的财物不是属于国君的。
意思是,国库里的钱财都是属于国君的。
突然来上这么一句,如果不是作者脑壳短路,就是解释有问题了。
到底是谁的错?
十三经注疏上的还要搞笑:注“其”为“至”,有也。○正义曰:言君行仁道,则臣必为义。臣既行义,事必终成。以至诚相感,必有实报,如己有府库之财,为己所有也。其为诚实而然,言不虚也。
十三经注疏,郑玄搞不抖擞了,干脆改字儿了。
朱熹集注也是在那儿瞎猜:上好仁以爱其下,则下好义以忠其上;所以事必有终,而府库之财无悖出之患也。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暂且继续往下看,看是否有什么提示。
孟献老师说:有车有马的初级大夫家庭不需要在乎小鸡小猪,祭祀需要冰砖的卿大夫家庭不需要养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
国学网的解释: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养搜刮民财的家臣。
这还不如朱熹了,朱熹都知道是食邑,即自己的封地,租税属于私人。
春秋时期,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百辆兵车是一万人,每户出一人,所以百乘之家,拥有万户邑,即万户侯,就是比较牛B的大夫,不是诸侯。
译文继续:比较牛B的万户大夫家庭不需要养一个敛财的管家,与其养一个敛财的管家,不如养一个偷钱的管家。(就是不要去压榨百姓)。
这就出来了,即“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是一句过渡语,即不再谈仁义,而是要谈钱财的话题。根据后文推断,应该是有国库的家庭还在乎钱财嗦。
非:无、没有。
所以,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没得人有了国库(那么大的)财还没得财的。
意思是,你国君敛财来干嘛。就是个爱好么?全国都是你的。
我估计我这一板砖儿,国学大厦都在打颤颤儿了了。咔咔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