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接着说:“从我第一次当班主任开始,学校领导要求是从严治学,在外交流经验时,大多数谈论的也是抓纪律要严格,对学生就是要‘狠’。我原先也是这么做的,教学成绩中等吧。带你们这个班,到后来,管理方式变了样,反而成绩好的不得了。我想不明白以后该怎么管理,是严格管理好,还是放松管理合适?”
“想不明白以后还有时间我慢慢想。刚才我是感谢大家,感谢全班同学,接下来我要重点点两个人的名字。是她们改变了我,带动了你们。她们其中之一是姜海姗,你们的姜老师,是她带来教育的新鲜空气。还有一个在你们中间,就是李茹梅。”
“李茹梅的到来,改变了赵云轩,改变了我们大家。高三时,学校严格要求防范学生谈恋爱,因为李茹梅,我没有执行。这里,我是有私心的,李茹梅学习好,能来到我们班我已经是烧高香了,不愿把她管的太严,以至于后来整体大局控制不住。”
“同学们,你们之间在高中时很有好感,到大学里还联系密切的请站起来。”开始没有人站,后来看到有人站起来,呼呼啦啦起来一片,班里的女生没剩下几个。
有个同学说:“李老师,赵云轩和李茹梅没站起来。”
“李茹梅不用站,我让你们站起来就是要你们好好感谢她。没有她,能有你和小芹的幸福生活。”李老师说。同学们大笑。
“同学们坐下吧。知道吗,咱们班两方面创了记录,一个是高考成绩,考大学人数创造学校的新纪录,再一个就是谈恋爱的人数创纪录。以后成才率有可能被打破,成对率被打破的希望是没有了。”讲到这里,李老师笑起来。
接下来,李老师又讲了几句后,进行下一个项目,照相。
中午时间就要到,原先的打算是大家合伙掏钱找个饭馆就行。张奇科站出来,拍拍他的黑皮包,“中午饭我来。这都小钱,我请,不醉不归。”
看有人要说什么,他高声说,“同学们,我这顿饭可不白请,我这叫长期投资。你们这帮大学生毕业后大了不说,怎么也能出个市长、县长,到时我有事找你们帮忙,你们可不能装作不认识。”
选一个相对气派的酒店,不要单间,就在大厅里坐五桌,三桌男的。菜按标准要,酒各样都上来,喝多少最后再算。
上大学的同学讲他们在大学的事,还在复读的同学没多少话,把劲用到吃饭上。赵云轩和张奇科一桌,听张奇科讲他的故事。张奇科高中毕业后和父亲一块跑生意,前一段时间曾到东北跑了一趟,贩木材。在冰天雪地里,穿着厚厚的衣服寒冷照样能钻进身体内。待上几天,手脚都冻烂了。和那边的人讲好,看着木材装上火车,他才放心的回来。他举起右手,手上还有正结痂还没好利索的地方。张奇科是笑着讲的,但其中的苦赵云轩他们都能听出来。
聊天归聊天,不能耽误喝酒。大多数男同学选择的喝啤酒,女同学喝红葡萄酒。他们一帮人在高中时很少喝酒,刚到大学不到半年,也没喝多少,大部分人酒量有限。赵云轩几杯酒下肚,没有感觉。看其他同学,有的手中的筷子在抖。
李老师开始和班长他们一桌,喝几杯后到其它桌上串着敬酒。来到赵云轩桌上,加个凳子坐在赵云轩旁边,共同喝了两杯酒。然后李老师跑到别的桌上劝酒。
女生桌上也很热闹。她们喝的是红酒,倒在玻璃杯里,每次喝一口。一次量不大,次数多了就有效果了,一个个脸红扑扑的。不知是谁提起的,要刚才在教室站起承认谈恋爱的那些,都要和李茹梅喝酒。李茹梅和赵云轩“谈恋爱”被老师放过,才有后来这些人的顺杆爬。
李茹梅这几天不舒服,喝酒后更难受,连连摆手,不敢再喝。
“不喝不行,同学们在一块高兴,喝吧,没事。”有同学把酒端到她面前,柔声细语的劝她喝下去。
“我身体不舒服。”李茹梅说。
“看她可能这两天真不舒服,咱们把赵云轩叫过来替她喝。”女人的事,女人理解。
两个女同学过去,把赵云轩拉过来。赵云轩看到李茹梅用手捂住肚子的动作,知道是这个月的那几天又来了,说:“好,我喝,来吧。”
他和两个女同学喝过后,觉得身体不对劲。原先喝白酒时体内的酒通过手脚向外散发,刚才喝啤酒时很正常,现在喝的红酒,入口时甜甜的挺好,咽下后感觉酒顺着血液往身体各个部位钻,痒痒的感觉。
他赶紧离桌去拿来两瓶啤酒,和这帮女同学一一干杯。这两瓶啤酒没有用温热水烫过,喝下去冰凉,但这也比刚才好受。
气氛很好,酒都喝得差不多了,李老师赶紧宣布聚会结束,同学们一一告别。李老师每个桌上都串过,喝的不少,走路发飘,同学们担心他,让赵云轩送他回去。
路上,赵云轩问:“李老师,你小孩快两岁了吧?”
“快了,过年后就两周岁。现在说话能把短句子说全了,喜欢自己跑,挺好玩的。”李老师说,一脸为父亲的幸福。
李老师妻子上午带着孩子回娘家了,家里没有人。打开门,李老师把掉在地上的玩具捡起来,把沙发上的东西向旁边拢拢,“你坐吧。有孩子,家里乱。”
赵云轩赶紧扶他坐下,倒了杯水放到李老师面前,才在旁边坐下。
李老师说:“赵云轩,我要好好和你说说。你和李茹梅都是我的好学生,高考成绩都很好。你知道吗,高考成绩李茹梅全县第一。填报志愿时,所有人都让她报京华大学,她不报,直到你高考志愿填完后,她才填的。”李老师对赵云轩,“你以后一定要对李茹梅好,她这样的太难得了。”李老师说话时舌根发直,酒劲上来了。
赵云轩说:“李老师,我……”
李老师说:“在高一时你曾经学习很差,高考时你知道你考多少吗?全校第二。老师知道你吃了很多苦,老师佩服你。你们这一届题难,录取分数线低,你的成绩实际上报京华大学也没问题。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报考南都大学。”
提到南都大学,赵云轩想起徐可馨曾问起的问题,问道:“李老师,我们高三时的英语老师张维博调走了?”
李老师听见他的问题,“你怎么想起问他?”
“我大学里有个老师是他的同学,曾经问起他。”
“他调走了”,还没说完,李老师捂着嘴往卫生间里跑,呕吐起来。赵云轩跟过去,拿一个毛巾用水湿透后递给他。
接下来,李老师向赵云轩讲述张维博的事。
在一次教育局马局长来二中检查时,顺便认识了张维博。班里英语成绩好,张维博作为代课老师写了不少诸如教育经验、教育体会、教学改革探析等文章。在他的文章中,在文章开始必然加上“在教育局马局长正确指导下”,文章结尾加上“这离不开教育局马局长的关心支持”。这些文章在马局长的“支持”下都发表在曲宁市教育刊物上。
看到马明顺马局长有这么好的政绩和名声,曲宁市的周副市长力排众议,想办法让他从马局长变为马副县长。马明顺是自己的小舅子,不帮他帮谁。马县长喝水不忘掘井人,把有功之臣张维博调到教育局。
“张老师调到县教育局,是不是对咱们学校有好处?”赵云轩问。毕竟他是从这里出去的。
“好个屁!”李老师说,“对不起,提到他到教育局后的事太气愤了,忍不住说了粗话。”
有分管文教卫生的县长支持,每次县教育局来检查时都是张维博带头,虽然说论职务,论年龄他都排在最后。到二中后,校领导如果不出去迎接他不高兴,校内卫生如果不足够干净他不高兴。到班里听课,当着学生的面教训老师。
有次来他喝多了,曾说过这样的话:“我整天在领导面前点头哈腰,像狗一样被人使唤图什么,就图会有更多的人在我面前点头哈腰,能像狗一样使唤。二中是我工作过的地方,我更要让他们看看我的风光。”
县教育局有事他来,没事他找个理由也要来。耍过几次威风后,看每个人都恭恭敬敬的,张维博再来二中时态度稍微好些。后来,他调到县政府,为马县长做专职秘书,昌临二中才算彻底消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