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运达的风波总算平息下来,不过要想回到过去那种氛围,显然是很勉强了,毕竟打碎的镜子是难于复合如初的。正在这个时候,陆续有十多个工人辞工,有个机修师傅也私下放话说要走人。这可把梁生急成热锅上的蚂蚁,亲自做工作不成,又叫王叔李大和分别出马,好不容易才安抚下来。要知道,这个机修师傅刚刚把新机器性能弄熟悉,如果他一走,无疑太被动了。更关键的是,这是鸿运达的开厂元勋,老工人中有不少是他带进来的,他的一举一动无疑将造成强烈的次生效应,对员工稳定构成威胁。
面对这种情况,梁生不得不把改组计划提前,也不搞竞聘了,酝酿了一个名单,直接宣布执行。这个名单李大和没有参与,估计是王叔端的盘子,亡羊补牢吧,算是一团和气,既考虑了感情,也顺应了各自的所长。
名单是这样的――李大和,总经理助理;原生产组长提升为生产总管,下辖生产计划部、塑胶部、货仓物料部,依次任命了几个主要岗位的主管,王叔负责后勤、人事管理,没有职务名称,其实也不需要挂名堂。李大和的主要职责是协助梁生管理日常厂务,沟通协调林生方面的业务。
当然,职务归职务,最重要的是薪水问题,李大和调了五百元工资,这样一来,可以拿到两千多了,虽然比起生产技术岗位的管理人员要少一些,他也觉得很满足,毕竟对鸿运达已经有了一份感情,这是钱多钱少衡量不了的。
各个部门有了真正的头,有了职责制约,关系一下子就理顺了许多,呈现出一派积**象。作为总经理助理,李大和也多了个跟梁生亲密接触的由头,名正言顺进入他的个人空间。上任伊始,他就被梁生派到东莞参加一个封闭式的培训,名堂叫做“高级管理人才研修会”,据说参加者一律是港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四天课程,学费食宿费用竟然要六千块钱,这让李大和吃惊不小。他弄不明白梁生是从哪里拿到名额的,培训了管啥用,只是为这个钱心疼。
没办法,被封闭起来,只好硬着头皮听课。要命的是,授课老师全部来自香港,叽里呱啦的白话,让李大和头都大了,好在手里有教材,尽管是繁体字,也能够应付一下。早晨上晨课,晚上上晚课,整个白天除了中午吃饭,一直不停地讲课,看录象,安排游戏,连上厕所也有严格规定,这让极端排斥所谓香港管理理念的李大和一番好受。晚上虽然不上课,却也没有落下,像搞地下活动似的,安排学员之间密会、恳谈……
作者题外话:亲爱的读者……《银质青春》期待您的收藏、投票、评论。
……是新浪用户的,登陆,直接点收藏,还不是用户,请先注册,再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