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树》有感◎郭海鸿读书笔记选1
“男人搂着女人,教给她不要害怕。女人的嘴唇贴着男人的眼睑,从那充满慰籍的深渊向他诉说。男人把他有时令人畏惧的力量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精神倾泻在女人身上。女人吞噬着男人无法自卫的甜果。她能够感觉到疑虑在他的双唇颤动,如同她已经体验过他的爱情和力量。她无法全部表现出她能够给予的情爱。终于,够了,完美得如同睡眠或死灭……后来,当夜晚渐渐变凉,那一弯纸剪的新月隐入林木之中,变成一团碎纸。女人钻到毯子下面,挨靠着那熟睡的男人的身体。那是她的丈夫。{手.打/吧 Shouda8.Com首发}”
这是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长篇小说《人树》里一段新婚之夜的描述。独自远离村庄、挺进大山垦荒的斯坦把他的新娘艾米带进深山,在他的木屋度过的第一个夜晚,也就是他们的“洞房之夜”。诗歌一般的语言,隐去了新婚之夜所有的“肉色”,却让人读来怦然心动。
这是何等的文字魅力。当然,这不是怀特的全部魅力之所在,却因为如此“诗性的文字,史诗般的气概和刻画人物心理的叙述艺术”,在1973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通过这一段文字,我们猜得出在这个“良宵一刻值千金”的时间里,这对男女在干什么吗?或者说他们干了些什么?
其实,他们什么都没干,也干了一切该干的事。
对“*”的现场,作家们总是难于绕开,并且习惯没事找事地创造这样的场景,写了男人就一定得有女人,有女人就一定得有性场景,有性场景就一定得“笔下生花”。怀特也未能免俗,《人树》气势恢弘,横跨三代人,不可能绕开一次又一次的性场景。但是,怀特却可以这样写――
“一弯明月从那永恒的树木之上歪歪斜斜地升起。月光下,那个长方形的棚屋在远处躺着。屋内,炉火已经变成红炭……但是,他的身体紧搂着她,使得她最后只好依顺他。黑暗中,他们汇合在一起。那充满柔情蜜意的海岸敞开了,让他们的小船驶了进去。树木之下,睡神游过来迎接他们。”
当然,这样的描写不一定具有独创意义,但它宽广的诗意,把一对夫妻的日常*渲染得如此干净美好,实在是一个境界。
作者题外话:。。。。。《银质青春》期待读者朋友们的收藏、点评、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