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妹妹如此心善地大发“消费券”,自然是有深意的。记得美剧4400中,有一个幼儿园的女教师,有一项特异功能,就是可以识别接触到的人的真正潜力,能知道那些孩子们适合学什么,容易在哪方面成材。林妹妹没有这个本事,只能通过设计一些游戏和活动,来考察自己身边的这些人,发现他们的特点,好因材施教,到了英国,也好选择主修专业和方向。林妹妹第一次当幼儿园的小阿姨,这工作还是蛮不轻松的咧。
换乘了英国的商船‘白龙号’,才开始真正的西行之路。前面就是著名的马六甲海峡,穿过马六甲,就算进入了印度洋。马六甲这里是东西海运的咽喉要道,这里终年海盗盛行,要格外万分的小心。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连接安达曼海(印度洋)和南海(太平洋)的水道,西岸是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东岸是西马来西亚和暹罗(泰国)南部,面积为65,000平方公里(25,000平方哩)。海峡长度为800公里(500哩),状似漏斗,其南口宽只有65公里(40哩),向北渐宽,到印尼的沙璜和泰国的克拉地峡之间的北口已宽达249公里(155哩)。马六甲海峡因在马来亚海岸上的贸易港口马六甲(Melaka,原称Mal而得名,该城在16和17世纪时是重要的港埠。
马六甲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海峡全长约l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只有37公里,水深25至150米,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也是亚洲与大洋州的十字路口。
约在公元4世纪时,#国家海上贸易船只,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这就是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峡的东端,靠近南海的一测,有一个小岛,就是后世著名的新加坡,美丽的狮城。在这里,白龙号将做短暂停留,稍事休整,补足给养,准备穿越海盗盛行的马六甲。这个时候的新加坡名字叫“淡马锡”。
新加坡早期的历史记载不多,使用的名字也各不相同。古时新加坡的马来语名为Negeri Selat,意为海峡之国。公元3世纪,中国将新加坡叫作“蒲罗中”,即马来语的“半岛末端的岛屿”。《新唐书》称“萨庐都”,《宋史》称“柴历亭”,而后来有华人称新加坡为石叻,这些名字都是“Selat”(海峡),的对音。史料记载,1320年,元朝派人到“龙牙门”寻找大象,1325年龙牙门派使臣到中国。“龙牙门”就是新加坡南岸的海峡,古称Selat Panikam,今天的岌巴港(Keppel Habour)。1330年,中国元代航海家汪大渊首次来到新加坡岛,在所著《岛夷志略》一书中将之称为“单马锡”,据他记载当时已经有华人居住。在该书中还记载“近年”速古台王朝曾派七十多艘兵船攻打单马锡,一月不下。绘制于明代宣德五年(1430年)的《郑和航海图》称新加坡为“淡马锡”,1365年的《爪哇史颂》也把新加坡叫做“淡马锡”sik,海城)的。类似的名字还出现在同一时期的一份越南文献上。单马锡、淡马锡都是马来文Temasek的对音,来自梵文tamarasa(黄金)。一直到14世纪末,梵文名字Singapura(意为“狮城”)才首次出现。
下了船,一行人都看着林妹妹,等着发消费券呢,谁知道林妹妹两手一摊,没有!然后要求,各人将各人在吕宋买的商品,拿出来在岛上出售,卖完以后再换成当地的商品,建议呢,一天卖,一天买,甘柳加邦德呢依然负责搬运、保安工作。得,一买一卖,三人工作量立即就翻倍了。众人一窝蜂的都又回去取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