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 谁令江湖起风波(1)
作者:燃风吹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767

第22节谁令江湖起风波(1)

(本节又名:常怀千岁忧)

关于平安夜发生的故事,为当夜每个人深所铭记,所铭记的不仅仅是事情本身。-=手打吧会员手打 www.shouDa8.com=*

以下部分,摘自当年天才七小之一的江雪月的###第一部《七星伴月》,又名《西行漫记》:

平安夜是来自西方的风俗,英文叫silent night,翻译成中文给美化了,叫平安夜。传说耶稣诞生的那一晚,一个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有声音自天上传来,向他播报耶稣降生的好消息。据圣经记载,耶稣来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过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知道。阿德给我们讲这个传说的时候,一脸的神圣。我倒觉得基督和上帝才是牧羊人,世人或教众估计都是被牧的羔羊。阿德也就是个牧羊犬吧。我们几个小孩都不想做被牧的羔羊,所以阿德在我们身上花费的心血都白费了。

刚到印度,阿德就开始忙着准备,据说是秘密准备了很多礼物。这些都是我们事后才知道的。可惜后来上帝给派了更大的礼物。

23日那天晚上,从外面回到船上,先生就不舒服,晚饭也很少吃就躺下了。第二天就病情加重了,浑身发烫,连床都下不来了,紫鹃她们都慌了神。到了晚上,先生自觉难好,就召集大家安排后事。大家都很难过,尤其是我们五个从孤儿中选出来的孩子,自小原是流落街头,有今天没明天,吃不饱穿不暖的,还时常遭人白眼,跟了先生以后,不但吃饱穿暖,还教大家学知识长见识,这让大家对先生有一种很非常的感情。现在看到先生病成这样,大家都很难过,我自己也恨不得代先生去病去死。先生念念不忘这次远行,念念不忘我们这些孩子,还说我们几个一定会有非凡的成就。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太明白,先生为什么这么看重这次远行,为什么会笃定我们这些孤儿就一定能功成名就。可是,为了先生的信任,我暗自发誓:我一定要发奋努力,决不会辜负先生的期望。清莲姐姐也是那个时候,萌生了学医的念头。

先生昏迷过去以后,大家都很迷茫,尤其是三姐姐,简直接下来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上帝并没有给大家多余的时间去悲伤,因为风暴来了。

风暴是在子夜时分到来的。其时大家都已经熟睡,刚好轮到清莲姐和我一起当班。尤三姐把大家分成了几拨,轮班当值,照顾先生,提防先生突然醒来,好有个照应。那时候我正有些迷糊,突然感觉象被抛起来一样,然后又狠狠地扑通一声给摔到了地上,只见各种东西乱飞,有好几个还砸到了我脑袋上,虽然没砸破,也把我给砸醒了。忙去看先生。这时候,又一次被抛了起来,实际上是整个船都被抛起来的样子。我吓得急忙抓住了旁边的柱子,这才稳住。还幸好有清莲清醒着,一手抓住床帮,扑在先生身上,先生才没有从床上扔下来。不过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巧儿嘉儿还有好几个人,都从床上掉了下来,幸好是连被子一起下来的,所以没怎么受伤。比较惨的是韦大宝,脑袋给撞到了柱子,腿也划了个口子。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呢,船舱里的各种东西就劈头盖脸的砸过来了。还是阿德有经验,知道是遇上风暴了,让大家别慌,几个人一组,手拉手找能抓的东西抓住,等风暴过去。

折腾了一夜。到了天微微亮的时候,船已经晃的不厉害了,早上六七点多的样子,已经完全平息下来了。走出船舱,只见红红的太阳,又大又圆,刚刚露出海面。世界又归于平静,而劫后余生的人们,不安的心情仍在风暴中摇荡。据船上的水手卡罗透露,有两名水手和一名乘客失踪,有十多人重伤,不是断胳膊就是断腿的,其他人大都有不同程度的轻伤。

平安夜一点也不平安,圣诞节更是在一场风暴后到来。

午后,先生依然没有醒来的样子,依然是安静地似笑非笑的样子,仿佛完全不受这个世界影响似的。大人们把我们几个小孩支到了一边,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哎,先生不在的时候,我们又完全回归了小孩的身份了。

“知道他们在讨论什么吗?”韦大宝一脸的诡异。不远处的大人们正争的面红耳赤,很激动很激烈的样子。

“你知道?装神弄鬼的,我看你脑袋上的包还不够大。”嘉儿不屑道。

“我脑袋虽然撞了,耳朵又没撞。我听到,”说到这里,大宝开始压低声音道:“他们在讨论要不要…”

“肯定是在讨论要不要掉头往回走。”很少说话的柳随风忽然道。

“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也听的到吗?”大宝奇道。

“我是猜的。”随风冷冷道。

“不能吧?先生不是交代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向前走吗?怎么可能往回走呢?”我严重不信。

“我觉得有可能。昨晚的风暴太可怕了,听阿德说离英国还远着呢,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后边还不知道遇到什么事情呢。再说先生病成这样,船上又没有象样的医生。听卡洛说,先生是水土不服,饮食不调,不适应长期的海上生活,所以才生的病。”枫阳分析道。

“那怎么办呢?真要往回走吗?姑姑的病好不了可怎么办呀?”巧儿就剩下着急了。

“应该不会往回走,”四娘坚定道:“最多是求船长找个地方靠岸,把我们放下来。然后再找郎中,把先生的病治好后,再做打算。”

我们几个在这里还没有讨论出眉目,那边的会议已经有了结果,因为先生醒了。

(节选完)